15-20世纪江苏海岸盐作地理与人地关系变迁

本书特色

[

由鲍俊林所*的《15-20世纪江苏海岸盐作地理与人地关系变迁/复旦博学文库》一书分为12个章节,围绕明清时期江苏海岸盐作活动时空分布变化,探索海岸自然过程、社会经济过程与政治过程的互动关系,刻画明清江苏海岸人地系统构成要素运动基本规律、内部迁移变化与区域特征,总结历史时期海岸人地关系变迁。通过历史文献与现代模拟结合、多学科多要素综合研究,是本文的主要特点,并主要依据明清多部盐法文献、官私*述,以及古地图、各类方志等资料。

]

目录

**章 导论 一 学术回顾 二 研究意义、理论与方法 1.海岸开发与环境适应 2.历史文献与现代模拟——多要素综合研究 三 海岸人地系统: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四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围 1.海岸带 2.环境变迁 3.演替与过程 4.时间与空间范围 五 本书主旨与结构 1.研究对象与主旨 2.本书结构 六 主要研究特色 七 基本文献资料第二章 16-19世纪江苏海岸生态环境变迁 一 江苏海岸自然环境概述 二 黄河夺淮与“海势东迁” 1.“海势东迁”基本过程 2.明清小冰期气候波动 三 海涂要素演替规律一观察海岸环境变迁的一把钥匙 1.海岸带生态要素演替序列与特征 2.“沿海马路”与海涂淤涨情形 3.海涂生态类型的演替时间 4.宜耕带、宜盐带、宜渔带的分异 5.草滩带资源利用的双重性——助盐利垦 本章小结第三章 海岸盐作环境变迁及其影响 一 淮盐概况 1.盐场与销岸 2.盐产与格局 3.技法与环境 4.盐场形态 二 盐作环境之“变”与“不变”及对淮盐的影响 1.“海势东迁”、滩地淤涨与草荡 2.卤潮资源分布变化 3.土壤质地与空间分布 4.“不变”的盐作要素组合关系 三 “海势东迁,海水淡化”考 1.咸潮:近岸表层海水盐度、制卤以及纳潮 2.土卤:新淤卤旺与老荡卤淡并存 本章小结第四章 “移亭就卤”:独特的两淮盐作生态 一 “海势东迁”与亭场位移 二 草卤分离与亭场选址 三 亭场搬迁频率、引潮沟与移筅临界点 四 “移亭就卤”与投入——以清末为例 本章小结第五章 海岸盐作活动变迁及其地理背景 一 传统煎法与分布流变 二 淮北晒法演变 1.淋卤晒盐 2.分池晒卤一砖池晒盐 3.分池晒卤一泥池晒盐 三 晚清淮南盐场板晒法 四 盐作活动分布变迁的自然地理背景 1.两淮盐场内部盐作分布差异 2.两淮盐场与其他海盐产区的差异 本章小结第六章 淮南盐场废煎改晒 一 煎与晒:不能脱离地理环境比较 1.晒盐的区分:淋卤晒盐、晒卤晒盐 2.煎、晒法效率的相对性 3.闽北三场及其启示 4.晒盐效率与土质、蒸发状况 5.淮南盐场土质、蒸发状况 二 淮南盐场的三次改晒 1.明末徐光启的推广 2.清末张謇的试验 3.20世纪60-70年代的改晒 本章小结第七章 晚清淮南盐衰 一 自然环境变化与淮南煎法盐作 1.海涂演替规律与煎法盐作环境 2.滩地面积增多对淮南盐作的促进作用 3.丁日昌、许星璧的查勘 二 经济环境变化对晚清淮南煎盐的影响 1.鄂、湘销岸丧失 2.银钱比价:桶价、盐价、米价与草价 3.垦进盐退 4.盐斤加价、盐税沉重 5.移筅乏力 本章小结第八章 淮北晒盐的产生与发展 一 晒盐出现 二 16-19世纪曲折发展 1.官府垄断与抑制 2.废引改票 三 清末民初晒盐勃兴 本章小结第九章 重盐轻垦:海岸农作、渔作活动 一 沿海农作 1.明清兴灶禁垦与盐垦争地 2.清末民初废灶兴垦:废灶不废盐 3.盐垦事业衰落:乍兴乍灭 4.盐垦转换与人地压力背景 二 渔作活动 1.滩涂采捕 2.近海渔作 本章小结第十章 捍海与避潮:海岸水利活动变迁 一 范公堤时期 1.范公堤与农作活动 2.范公堤与盐作活动 3.淮北“范公堤”考异 二 避潮墩时期 1.小冰期气候波动与潮灾 2.明代潮墩的出现:“连墩为堤” 3.清代潮墩扩张:筑堤与建墩之矛盾 4.地名与潮墩分布 三 新海堤时期 1.公司堆 2.全线海堤、新运河计划 3.“堤一墩—堤”与“农一盐一农”互动演化 本章小结第十一章 制度与环境:海岸管理与社会经济变迁 一 海岸社会经济变迁的时空特征 1.生产格局变化 2.演替特征 二 海岸管理与土地利用变化 1.“蓄草供煎”制度的长期施行 2.禁私盐、私垦 3.明末与清末的比较——人地矛盾程度的变化 4.传统时期海岸人地系统及诸要素运动关系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后记**章 导论
一 学术回顾
二 研究意义、理论与方法
1.海岸开发与环境适应
2.历史文献与现代模拟——多要素综合研究
三 海岸人地系统: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四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围
1.海岸带
2.环境变迁
3.演替与过程
4.时间与空间范围
五 本书主旨与结构
1.研究对象与主旨
2.本书结构
六 主要研究特色
七 基本文献资料
第二章 16-19世纪江苏海岸生态环境变迁
一 江苏海岸自然环境概述
二 黄河夺淮与“海势东迁”
1.“海势东迁”基本过程
2.明清小冰期气候波动
三 海涂要素演替规律一观察海岸环境变迁的一把钥匙
1.海岸带生态要素演替序列与特征
2.“沿海马路”与海涂淤涨情形
3.海涂生态类型的演替时间
4.宜耕带、宜盐带、宜渔带的分异
5.草滩带资源利用的双重性——助盐利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岸盐作环境变迁及其影响
一 淮盐概况
1.盐场与销岸
2.盐产与格局
3.技法与环境
4.盐场形态
二 盐作环境之“变”与“不变”及对淮盐的影响
1.“海势东迁”、滩地淤涨与草荡
2.卤潮资源分布变化
3.土壤质地与空间分布
4.“不变”的盐作要素组合关系
三 “海势东迁,海水淡化”考
1.咸潮:近岸表层海水盐度、制卤以及纳潮
2.土卤:新淤卤旺与老荡卤淡并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移亭就卤”:独特的两淮盐作生态
一 “海势东迁”与亭场位移
二 草卤分离与亭场选址
三 亭场搬迁频率、引潮沟与移筅临界点
四 “移亭就卤”与投入——以清末为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岸盐作活动变迁及其地理背景
一 传统煎法与分布流变
二 淮北晒法演变
1.淋卤晒盐
2.分池晒卤一砖池晒盐
3.分池晒卤一泥池晒盐
三 晚清淮南盐场板晒法
四 盐作活动分布变迁的自然地理背景
1.两淮盐场内部盐作分布差异
2.两淮盐场与其他海盐产区的差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淮南盐场废煎改晒
一 煎与晒:不能脱离地理环境比较
1.晒盐的区分:淋卤晒盐、晒卤晒盐
2.煎、晒法效率的相对性
3.闽北三场及其启示
4.晒盐效率与土质、蒸发状况
5.淮南盐场土质、蒸发状况
二 淮南盐场的三次改晒
1.明末徐光启的推广
2.清末张謇的试验
3.20世纪60-70年代的改晒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晚清淮南盐衰
一 自然环境变化与淮南煎法盐作
1.海涂演替规律与煎法盐作环境
2.滩地面积增多对淮南盐作的促进作用
3.丁日昌、许星璧的查勘
二 经济环境变化对晚清淮南煎盐的影响
1.鄂、湘销岸丧失
2.银钱比价:桶价、盐价、米价与草价
3.垦进盐退
4.盐斤加价、盐税沉重
5.移筅乏力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淮北晒盐的产生与发展
一 晒盐出现
二 16-19世纪曲折发展
1.官府垄断与抑制
2.废引改票
三 清末民初晒盐勃兴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重盐轻垦:海岸农作、渔作活动
一 沿海农作
1.明清兴灶禁垦与盐垦争地
2.清末民初废灶兴垦:废灶不废盐
3.盐垦事业衰落:乍兴乍灭
4.盐垦转换与人地压力背景
二 渔作活动
1.滩涂采捕
2.近海渔作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捍海与避潮:海岸水利活动变迁
一 范公堤时期
1.范公堤与农作活动
2.范公堤与盐作活动
3.淮北“范公堤”考异
二 避潮墩时期
1.小冰期气候波动与潮灾
2.明代潮墩的出现:“连墩为堤”
3.清代潮墩扩张:筑堤与建墩之矛盾
4.地名与潮墩分布
三 新海堤时期
1.公司堆
2.全线海堤、新运河计划
3.“堤一墩—堤”与“农一盐一农”互动演化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制度与环境:海岸管理与社会经济变迁
一 海岸社会经济变迁的时空特征
1.生产格局变化
2.演替特征
二 海岸管理与土地利用变化
1.“蓄草供煎”制度的长期施行
2.禁私盐、私垦
3.明末与清末的比较——人地矛盾程度的变化
4.传统时期海岸人地系统及诸要素运动关系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信息

封面

5-20世纪江苏海岸盐作地理与人地关系变迁"

书名:15-20世纪江苏海岸盐作地理与人地关系变迁

作者:鲍俊林

页数:342

定价:¥38.0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309121230

PDF电子书大小:4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