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文化城戏剧研究–桂林文化城文学研究丛书

节选

[


    文化场:戏剧家与文化城的互动
    何谓“场”?“场是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网。”①“客观关系构
成场的结构”。②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因素不与其余的因素或其
中的这个或那个因素发生反应的,可以说,生活中到处存在场。
这里的“文化场”,指的是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组成、结构,
以及发挥出来的强大的团体效应。
    20世纪那场惨烈、持久的抗日战争使得文艺与政治、与生
活、与民众的距离十分贴近。在桂林文化城,作家和千千万万的
同胞一起受着敌人大炮飞机的威胁,一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但他们“没有畏缩,却愈加奋励,只想以国民的身份,多对国家
尽一点责任,有助于抗战,多用自己的笔,忠于自己所从事的工
作”;③而且,事实上,这些因战争的飓风吹拢到一起的作家自
觉消除过去基于思想、倾向、修养,甚至所在地域的不同而导致
的疏离,他们在生活上共患难、工作中同进退。他们的思想在追
求共同的目标中也暂趋于接近,开始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彼此
 养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切磋的精神”。①驻守桂林的进步文化
工作者数以千计,精英荟萃,这支质与量齐观的文化兵团形成一
个以团结、抗日、民主为法则的文艺场。他们结成各式各样的团
体办刊物,办展览,进行文学创作,组织戏剧演出,彼此竭诚合
作,用文化武器鼓舞士气,唤醒民众,形成迂回曲折、此起彼
伏、乘虚伺隙、互相呼应的斗争局面。声调齐整的文艺场生机勃
勃,有着强大的文化向心力,为文化城的繁荣立下汗马功劳,尤
其给了文艺场内的排头兵——戏剧家们一种强大的文化支撑。
    “权利场是各种因素和机制之间的力量关系空间,这些因素
和机制的共同点是拥有在不同场(尤其是经济场和文化场)中占
据统治地位的必要资本。”②文化城群雄割据,除桂系、国民党
民主派等地方实力派和中国共产党之外,蒋介石中央集团及日本
间谍组织也在文化城出没。权利场内部斗争激烈,民族矛盾、国
共矛盾、国民党内部矛盾呈犄角之势,互相牵制,对于文艺场内
的人和事,存在坚决支持、百般阻挠和观望摇摆等不同态度,但
都不可避免地行使制约的权力。维护者和反对者之间的对立在场
内造成紧张,而“政治场内部的斗争间接地有利于迫切需要文学
自由的作家们”,③文化城的政治场为文化场的形成、巩固、发
展提供了可能性空间。中国共产党利用蒋桂矛盾、民族矛盾自始
至终对桂系、国民党民主派进行统战工作,尽可能地拓宽这个空
间,功勋卓著。桂系和国民党民主派在客观上成为进步文化人士
的掩护者和保护伞,桂系后来虽参与了皖南事变,仍不可与国民
党顽固派同日而语。总之,各种进步力量携手营造了桂林这个国
 统区内的政治“特区”,这给戏剧家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活动,尤
其是西南剧展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种政治支撑。
    正是由于抗日形势的急变,文化城各派势力都十分注重各自
意识形态的宣传,意欲在文化战线占据统治地位。在那样的非常
时期,戏剧作为*得力武器的优势凸显了出来。因此,文化城戏
剧的兴盛,是政治文化需求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戏剧
的兴盛,正是政治的兴盛。文化城艰苦忠勤的戏剧家们率领戏剧
团队深人工厂、农村、前线、防空岩洞开展活动,将桂林燃烧成
沸腾的戏剧之乡,汇入文化抗战的大军之中,与敌人展开针锋相
对的斗争,抗日救亡宣传深入民心,有效地挫败了敌人的舆论阴
谋。素来地方观念、民族意识强烈的桂林人民在浓郁的战时文化
氛围中完成了由“我是广西人”到“我是中国人”的认识转变,
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给文化抗战和抗战文化提供了有力的物质、
精神支援。此外,桂林活跃的文化生活带动了书店、报刊杂志、
出版印刷等文化事业的兴盛,文化抗战声势浩大,规模蔚为壮
观。可以说,桂林在这场国内外积极抗日的进步力量共同参与的
文化战役中凝聚成了一个具有群体动力的文化场,文化城威名愈
加远扬。文化人、文艺场、权利场、文化场、文化城彼此借重,
相互依存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无可否认,在进步文化人士
与文化城之间存在着双向的良性互动。值得注意的是,反抗、斗
争促使文化场相对的独立自主性逐步得以实现,这种以抗日、团
结、民主、进步为思想内核的反抗、斗争贯穿文化场的整个历
史,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

作者简介

[

p>李江,男,1964年生,重庆
人。200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
文学博十学位。现为广西师范大
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
方向为戏剧学、中国现当代文
学、外国文学。已发表学术论文
50余篇。主要著作有:《世界戏剧
史》、《中国现代义学史》、《插图
21世纪简明百科全书》、《抗战时
期大后方戏剧主潮论》等。
    黄世智,男,1966年生,河
由潢川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

]

封面

桂林文化城戏剧研究--桂林文化城文学研究丛书

书名:桂林文化城戏剧研究–桂林文化城文学研究丛书

作者:李江

页数:345

定价:¥28.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0464655

PDF电子书大小:7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