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收购-中国企业崛起的海外艰难征战

节选

[

《中国大收购》内容简介:每次大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全球资源的大洗牌,这就给一些有增长前景、状况良好的企业和国家提供了良好的重新部署资源的机会。从目前的趋势看,在国际并购中一直持十分谨慎态度的中国企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现实的业务发展需要,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国际并购案中。这些并购的案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先行者的艰难探索,还有受挫折的教训。但是,从趋势看,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并购中的一个越来越活跃的新来者,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进入国际并购市场,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必然。2000年3月,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鼓励企业“走出去”,自此之后,中国收购的大幕缓缓开启。2009年,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全球布局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相关部门多次表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予以鼓励。

]

相关资料

[

《中国大收购》在广泛搜集企业并购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在中国日益成为国际并购市场十分活跃的并购者的进程中,有必要对过去的先驱者表示尊敬的同时,细细回顾它们走过的历程,从中汲取精华,这必将为中国大收购的后来者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在我看来,这正是本书值得推荐的地方。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巴曙松

  海外收购,拥有全球的视野和对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就可把握先机;拥有可靠的尽职调查与评价就可降低风险;拥有果断而科学的决策机制就可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本书针对海外收购的前期基础调研评价以及收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有力的论述,并以真实的案例分析加以佐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备而去,满意而归!

             ——国际油气项目收购资深专家,直接组织或参与过50多个国家油气收购项目的评价,uniwe international energy service limited亚太中东区副总裁 朱九成博士

地大物薄人多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战略中断然不可缺乏海外并购,而这必然涉及广泛的整合,整合涉及政府间政企间的整合、海内外资源和市场的整合、金融资本和技术整合等方面。本书对此展开了系统论述,并佐以大量案例剖析,在次贷危机余波尚存的今天,《中国大收购》是避免“馅饼”变“陷阱”的佳作。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 钟伟

  目前的情况证明美国模式也有缺陷,现在就有机会谈谈其他各种途径了。如果中国想在世界扩展自己的领导力,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就是个大好机会。

  基于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大规模进行全球性的投资,尤其是投资环保等新兴技术;第二,就是参与全球重组并购或调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成功预测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 保罗·克鲁格曼

]

本书特色

[

解读cctv-2海外并购之暗战,探究btv财经中国收购的“馅饼”与“陷阱”,推演达沃斯年会辩论的“先锋”与“先烈”。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作序并推荐。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钟伟推荐。

]

内容简介

[

作者编写的这本《中国大收购》,在广泛搜集企业并购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在中国日益成为国际并购市场十分活跃的并购者的进程中,在对过去的先驱者表示尊敬的同时,细细回顾它们走过的历程,从中汲取精华,这必将为中国大收购的后来者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养分。这正是本书值得推荐的地方:将那些深邃的逻辑转换成引人人胜的文字,令读者手不释卷之余获益良多。而这也是周明剑先生——这位尽管经过社会沧桑与世故磨砺之后、依然保留着对文字的迷恋、对社会的激情的当年校园诗人——所十分擅长的地方。

]

作者简介

[

周明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杂志任高级编辑多年,从事过证券投资,现为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从事宏观经济分析。

]

目录

绪论第1章 艰涩的起步:从寥寥可数到规模收购 一、1983年:经叔平的“惊鸿一瞥” 相关链接1 企业家发声“走出去”  二、2005年:海外并购的突飞猛进 相关链接2 什么是收购 三、2006-2007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中海外收购占比逐年加大,对外投资以资源类行业为占比较大 四、2008年:第二个上升台阶 相关链接3 2008年海外并购亏2000亿 五、2009年:中国海外收购年 相关链接4 中国人的想象力——4500亿美元收购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相关链接5 中国的崛起有多难第2章 “铁三角”、“谍影”与联手扼杀一中铝铩羽力拓的背后 一、“铁三角”控制了全球75%以上的铁矿石海运量 相关链接1 面对穷凶极恶的世界“铁三角”垄断巨头 二、中铝:中国*大的氧化铝和原铝生产商 三、中铝收购力拓日程表 相关链接2 澳大利亚议员打广告反对收购 相关链接3 澳大利亚媒体:再见北京 相关链接4 2008年钢产量世界前10名  四、中铝注资的背景  相关链接5 外汇储备 五、力拓集团谈判初衷令人怀疑 相关链接6 商业窃密手法面面观 相关链接7 “力拓案”已经让中国损失7000亿元人民币 相关链接8 新日铁接受铁矿石首发价有玄机 六、中铝收购力拓死于政治敌视 相关链接9 极端政客卖力反华 七、余波:“间谍门”事件 相关链接10 国外如何反商业贿赂 相关链接11 “力拓公司英国老板搞的鬼” 第3章 中石油收购、整合pk公司的启示 一、中石油的雄心:海外业务要占“半壁江山” 相关链接1 李荣融把央企亲切地称为“共和国长子” 相关链接2 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达到创纪录的43家 二、探骊得珠:中石油收购pk 相关链接3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发展到全球29个国家 三、凤凰涅槃:pk公司在整合下重生 四、pk公司的成功整合坚定了中国石油海外发展的信心 相关链接4 哈国总统谋求连任 西方国家齐声反对 相关链接5 小布什邀哈萨克斯坦总统到家坐坐,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第4章 中海油的优尼科之伤:谁是真正的失败者? 一、优尼科因亏损挂牌出售 二、中海油洞察先机,提出收购 三、雪佛龙闻风杀人 四、交锋回放 五、政治扼杀战胜了商业竞争 相关链接1 媒体松了一口气 六、谁是真正的失败者? 相关链接2 中石化中海油安哥拉收购遇阻 相关链接3 官方反应第5章 并购之王——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一、奇特的央企: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二、三次密集的跨国并购 相关链接1 中国油企频频“出海” 相关链接2 2009年油企并购的五大区域 三、“和而不同”:中国化工的人情味 四、未雨绸缪 五、果断出手 相关链接3 2009年“贷款换石油”一览 六、成功要素:抓住时机、核心技术和行业特点 相关链接4 2009年三巨头“出海”成果一览第6章 中石化的感悟:占领七游才能稳定上游 一、中石化:中国*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 二、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石化统一对外的窗口 三、闪电收购addax石油公司 四、漫长的跟踪:中石化斥20亿美元开发伊朗亚达瓦兰油气田 相关链接1 全球油气版图或改 五、拿下伊朗伽姆萨油气田 相关链接2 中石化或被伊拉克列入黑名单无缘第二轮油气田招标第7章 联想的赢者魔咒:整合之路布满荆棘第8章 双重失败 tcl收获了什么?第9章 稳打稳扎 步步为营——万向的海外通道和布局第10章 到了抄底华尔街的时候吗?——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道路还有多远第11章 有色金属之魅第12章 牛刀小试——海尔收购美泰克公司第13章 海外收购中的另类:腾中重工第14章 中国为什么要收购第15章 西方为什么要妖魔化中国收购行为?第16章 中国企业: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参考文献

封面

中国大收购-中国企业崛起的海外艰难征战

书名:中国大收购-中国企业崛起的海外艰难征战

作者:周明剑

页数:256

定价:¥28.0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502174385

PDF电子书大小:5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