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图典

节选

[

《经络穴位图典》的特点:1.用图、表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全身的经络和穴位。2.每一个穴位都讲到了,这是在第三部分中按经络的分布进行讲解的。3.对于常用的穴位,又作了进一步的详解。这是在第四至第八部分中,按部位分布讲解的。4.除了按经络分布进行讲解穴位,还按部位分布讲解穴位,方便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5.以图示介绍穴位,穴位图准确、细致,对穴位局部的“外观”和“内景”都进行了图示。6.“取穴前的准备”介绍了取穴的体位和常用方法。7.对耳穴部分按国家标准进行了介绍。

]

内容简介

[

本书的特点:1.用图、表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全身的经络和穴位。
  2.每一个穴位都讲到了,这是在第三部分中按经络的分布进行讲解的。
  3.对 于常用的穴位,又作了进一步的详解。这是在第四至第八部分中,按部位分布讲解的。
  4.除了按经络分布进行讲解穴位,还按部位分布讲解穴位,方便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
  5.以图示介绍穴位,穴位图准确、细致,对穴位局部的“外观”和“内景”都进行了图示。
  6.“取穴前的准备”介绍了取穴的体位和常用方法。
  7.对耳穴部分按国家标准进行了介绍。

]

作者简介

[

刘月芝,医学博士,北京市宣武中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杨甲三教授。临床上继承发扬导师的经验,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创立了独特的通调针刺法。对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面瘫、失眠;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脂肪肝等;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以及妇科疾病、皮科疾病均取得很好的疗效。此外,对各种疑难杂症有独到的研究。撰写了多篇论文均在《中国针灸》等权威期刊上发表。

]

目录

**部分 取穴前的准备  取穴的标准体位  骨度分寸取穴法  解剖标志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第二部分 人体的经络系统  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和分布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和分布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和分布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和分布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和分布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和分布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和分布  任脉的循行和分布  督脉的循行和分布  冲脉的循行和分布  带脉的循行和分布  阴跷脉、阳跷脉的循行和分布  阴维脉、阳维脉的循行和分布 第三部分人体的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  足阳明胃经穴  足太阴脾经穴  手少阴心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  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少阴肾经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  手少阳三焦经穴  足少阳胆经穴  足厥阴肝经穴  任脉穴  督脉穴  经外奇穴 第四部分 头面颈项部常用穴位  头面颈项部经络穴位  头维(st8)  百会(du20)  上星(du23)  天柱(bl3)  风池(gb20)  哑门(du15)  风府(du16)  翳风(sj17)  角孙(sj20)  耳尖(ex-hn6)  迎香(l120)  四白(st2)  地仓(st4)  下关(st7)  颊车(st6)  颧(si18)  听宫(si19)  睛明(bl1)  攒竹(bl2)  丝竹空(sj23)  阳白(gb14)  水沟(du26)  印堂(ex-hn3)  太阳(ex-hn5)  金津、玉液(ex-hn12,13)  扶突(li18) 第五部分 胸腹部常用穴位  胸腹部经络穴位  腋胁侧腹部经络穴位  中府(lu1)  乳根(st18)  梁门(st21)  天枢(st25)  水道(st28)  大横(sp15)  大包(sp21)  天池(pc1)  日月(gb24)  期门(lr14)  带脉(gb26)  章门(lr13)  中极(rn3)  关元(rn4)  气海(rn6)  神阙(rn8)  下脘(rn10)  中脘(rn12)  膻中(rn17)  天突(rn22)  子宫(ex-ca1) 第六部分 肩背腰尻部常用穴位  肩背腰尻部经络和穴位  人体脊柱与相关穴位  天宗(si11)  大椎(du14)  大杼(bl11)  风门(bl12)  肺俞(bl13)  厥阴俞(bl14)  心俞(bl15)  膈俞(bl17)  肝俞(bl18)  胆俞(bl19)  脾俞(bl20)  胃俞(bl21)  三焦俞(bl22)  肾俞(bl23)  大肠俞(bl25)  小肠俞(bl27)  膀胱俞(bl28)  次(bl32)  膏肓(bl43)  志室(bl52)  肩井(gb21)  长强(du1)  定喘(ex-b1)  夹脊(ex-b2) 第七部分 上肢部常用穴位  上肢部经络和穴位  尺泽(lu5)  孔*(lu6)  列缺(lu7)  太渊(lu9)  鱼际(lu10)  少商(lu11)  商阳(li1)  合谷(li4)  阳溪(li5)  偏历(li6)  手三里(liio)  曲池(li11)  臂臑(li14)  肩(li15)  极泉(ht1)  少海(ht3)  通里(ht5)  阴郄(ht6)  神门(ht7)  少府(ht8)  少冲(ht9)  少泽(si1)  后溪(si3)  腕骨(si4)  养老(si6)  支正(si7)  曲泽(pc3)  间使(pc5)  内关(pc6)  大陵(pc7)  劳宫(pc8)  中冲(pc9)  关冲(sj1)  中渚(sj3)  阳池(sj4)  外关(sj5)  支沟(sj6)  肩(sj14)  八邪(ex-ue9)  四缝(ex-ue10)  十宣(ex-ue11) 第八部分 下肢部常用穴位  下肢部经络穴位  梁丘(st34)  犊鼻(st35)  足三里(st36)  上巨虚(st37)  条口(st38)  下巨虚(st39)  丰隆(st40)  解溪(st41)  陷谷(st43)  内庭(st44)  厉兑(st45)  隐白(sp1)  太白(sp3)  公孙(sp4)  三阴交(sp6)  地机(sp8)  阴陵泉(sp9)  血海(sp10)  承扶(bl36)  委阳(bl39)  委中(blao)  秩边(bl54)  承山(bl57)  飞扬(bl58)  昆仑(bl60)  申脉(bl62)  至阴(bl67)  涌泉(ki1)  太溪(ki3)  照海(ki6)  复溜(ki7)  筑宾(ki9)  阴谷(kl10)  环跳(gb30)  阳陵泉(gb34)  光明(gb37)  悬钟(gb39)  丘墟(gb40)  足临泣(gb41)  大敦(lb1)  行间(lb2)  太冲(lb3)  蠡沟(lb5)  曲泉(lb8)  鹤顶(ex-le2)  膝眼(ex-le5)  胆囊(ex-le6)  阑尾(ex-le7)  八风(ex-le10) 第九部分 耳部穴位  耳郭表面解剖  耳穴的分布规律  耳穴的分区  耳穴的定位  耳穴名称、部位及主治 常用穴位索引

封面

经络穴位图典

书名:经络穴位图典

作者:刘月芝

页数:191

定价:¥29.9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8055688

PDF电子书大小:12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