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的均衡螺旋-话语.思想与制度

本书特色

[

本书以“螺旋”为隐喻,从“均衡法理学”的视角全面剖析了“法治中国”的思想、话语与制度,重点阐释了法治均衡战略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要点。书中以“虚拟对话”开篇,提出了“法治均衡”的话题,并通过法学流派分析和思想谱系考察的方法予以证立,分析表明,在社会发展的螺旋结构中,当下法治中国战略必须把握国家、社会与政府的多重均衡,立法、行政、司法过程的均衡主轴体现为多种模型和样态。

]

作者简介

[

廖奕,现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国家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美国东北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法理学会理事、湖北省法理学会秘书长、湖北省委党内法规专家组成员。近年来主要从事法治战略、司法改革与法律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十余项,在《中国法学》、《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评论百余篇,著有《司法均衡论》、《法理门人》等个人专书以及主编作品近十部。

]

目录

导论  从“书本”到“行动”  多元的“均衡”  从发展观到法理学  “螺旋”的隐喻  思路与架构**章 法理门前  **节 虚拟对话    一 “法理”为何    二 “司法”新解    三 “法治”之难    四 共识图景  第二节 理论反思    一 法学:法律学或法理学    二 法学家:政治家还是哲学家    三 法理世界:如何均衡第二章 寻找“均衡的法”  **节 问题与背景  第二节 自然法与实在法    一 理论争议与对峙    二 争议中的融合与汇通  第三节 转型时代的“均衡”法学    一 危局下的法学重整    二 社会学法学的“新均衡”    三 迈向全面均衡的“综合法学”第三章 法治均衡的思想系谱  **节 古典时代的哲学家    一 永未完结的《政治学》:理想政体的法治与均衡    二 看不见的儒家权力:法治均衡的德性构造  第二节 法政精英的均衡观    一 万民法与国务家    二 衡平的法治与一统的主权    三 分权与制衡的迷思    四 施密特的模型与遗憾    五 “人民神”的整体均衡    六 回归“法治中国”的思想传统第四章 重新发现“法治中国”  **节 “世界法”与“中国话”    一 世界法:全球化法治话语的典型标本    二 法治国:世界法理想的西方主导    三 孔教乌托邦:西方法治启蒙的中国悖论    四 国家与天下:全球化法治的非均衡博弈  第二节 “法治中国”与“大历史”    一 “中国大历史”    二 法理均衡分析    三 经济危机、“法理大国”与意识形态重建  第三节 “断裂社会”与“法治均衡”    一 叫魂:转型时代的社会断裂与权力独断    二 火光:人权与公权的断裂式博弈    三 洞穴:弥合断裂的司法方法第五章 法律体系的均衡构造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话语分析    一 话语结构    二 均衡理论    三 实践反思  第二节 法律统一与立法理念的均衡再造    一 法治与立法的理念悖论    二 法律统一与立法再造第六章 行政规制成本收益的均衡分析  **节 历史与现状    一 历史背景    二 中国现状  第二节 功能与原则    一 界定权利与分配正义    二 增加财富与节约成本    三 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    四 成本收益的比例均衡  第三节 成本指标体系    一 立法成本    二 实施成本    三 模型小结  第四节 收益指标体系    一 经济收益    二 政治收益    三 社会收益    四 模型小结  第五节 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实例    一 行政立法成本的衡量和计算方法    二 行政规制收益的衡量和计算方法    三 模型小结第七章 转型中国的司法均衡  **节 司法改革的均衡模型    一 改革困境与顶层设计    二 断裂社会的司法非均衡    三 司法均衡模型的多样化设计    四 反思与结论  第二节 司法均衡模型的实证:以网络公案为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模型与实证    三 焦点与讨论  第三节 司法改革与“法治中国”的顶层设计    一 “法治中国”的整体战略    二 以“司法均衡”为切入点的“法治中国”    三 法治均衡逻辑下的策略选择    四 长远的文化问题结语参考文献致谢

封面

法治中国的均衡螺旋-话语.思想与制度

书名:法治中国的均衡螺旋-话语.思想与制度

作者:廖奕

页数:267

定价:¥68.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09765159

PDF电子书大小:13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