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节选

[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是我们研究工作与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6章。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现状、影响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的因素、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控制的研究现状、目前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和《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编写的目的与内容。我们在2007年承担了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方法研究”课题,近3年的研究工作包括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可视化平台构建。

]

相关资料

[

插图:闭缸节油技术、电磁阀驱动系统、E-GAS电子节气门技术等对发动机的构造还有特殊要求,也可使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曲轴箱和燃油蒸气回收系统对控制VOC排放影响显著。催化转化器、废气再循环(EGR)、二次空气喷射等对NO及颗粒物排放影响很大。车龄、里程数、发动机的机械条件和劣化率都能影响发动机污染物排放量。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功率输出,相应的减少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采用新型高效的制冷压缩机取代传统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如变排量斜盘式和涡旋式压缩机的疏气量可无级调节,可节能30%并减少排污量。尾气的净化可利用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和催化器共同控制。所谓EGR,是将小部分废气从排气管引入进气管,与新鲜空气充分混合,其作用可降低发动机的燃烧温度,减少NO的生成。EGR法优于废气返流,减少了排气总量,稀释了进气,降低了燃烧的最高温度和氧气的相对浓度,从而降低了NO的生成量。废气再循环量一般为15%~20%,超过这一范围,动力性和经济性将很快恶化,同时由于混合气过度稀释产生丢火,使。HC增加。改良的EGR装置可以在低速下减少30%的NO排放量,低速时NO的排放量本身也很低。汽车尾气净化用的催化剂由载体、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组成。借助三元催化剂,使污染物的分子活化能降低,在较低的温度(300℃)以下就能使CO、HC氧化成C02和H2O,使NO转化成N2,反应速度快,转化效率高。美国三大汽车厂和14个石油公司正在实施汽车一油料一空气质量改进计划,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得出如下的基本结论:改善三效催化器的催化效率可以使HC排放减少16%、CO减少13%、NO减少9%。发动机的结构决定了发动机的比油耗(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以每千瓦小时所消耗的燃料质量来表示),从而对汽车的油耗及各种污染物排放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发动机的压缩比高、有完善的供油系统及合理的燃烧室形状、采用高能电子点火系统等都能降低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量。发动机的比油耗随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负荷率在80%~90%时比油耗最低,低负荷和全负荷时比油耗都将增加。可以归结到负荷情况的影响排放因子的因素包括空调的使用、拖车使用情况、过载比例、汽车质量等,根据研究空调的使用会大大增加机动车气态污染物尤其是NO的排放。国外的研究发现道路坡度也会对机

]

本书特色

[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我们研究工作与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6章。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现状、影响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的因素、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控制的研究现状、目前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和本书编写的目的与内容。
  我们在2007年承担了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方法研究”课题,近3年的研究工作包括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可视化平台构建。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现状 1.2 影响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的因素  1.2.1 车流量的影响  1.2.2 机动车工作状态的影响  1.2.3 城市交通能源消耗与油料品质的影响  1.2.4 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影响  1.2.5 气象条件的影响 1.3 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控制的研究现状  1.3.1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研究  1.3.2 机动车污染物生成机制的研究  1.3.3 机动车排放对城市及区域污染规律研究  1.3.4 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研究  1.3.5 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  1.3.6 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评价模式研究  1.3.7 交通道路规划环评研究  1.3.8 机动车尾气减排的政策及法规 1.4 目前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 1.5 本书编写的目的与内容 参考文献第2章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2.1 概述 2.2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  2.2.1 污染物监测与扩散的研究  2.2.2 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  2.2.3 我国已颁布的空气监测技术规范 2.3 城市典型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2.4 技术规范的编写依据与说明  2.4.1 适用范围  2.4.2 监测项目的确定  2.4.3 布点方法  2.4.4 监测时间与频率的确定  2.4.5 监测时的其他参数 参考文献第3章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研究 3.1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1.1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因子  3.1.2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3.1.3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模式  3.1.4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预测模型 3.2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2.1 评价范围  3.2.2 评价因子  3.2.3 评价标准  3.2.4 排放因子  3.2.5 扩散模式  3.2.6 评价模式  3.2.7 监测方法 3.3 城市交通道路及交通规划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框架  3.3.1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框架  3.3.2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3.4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的暴露评价  3.4.1 暴露评价的概念  3.4.2 暴露评价的方法  3.4.3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暴露评价 3.5 城市交通环境容量评价  3.5.1 城市交通环境容量的概念  3.5.2 城市交通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3.5.3 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 3.6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3.6.1 污染源削减对策  3.6.2 加强城市交通规划  3.6.3 加强城市交通污染环境监测  3.6.4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建设多种形式的城市绿地  3.6.5 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第4章 机动车排放因子及交通道路空气扩散模式研究 4.1 引言 4.2 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  4.2.1 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现状  4.2.2 运用mobile模型的排放因子研究.  4.2.3 基于mobile模型对北京市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 4.3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扩散模式研究  4.3.1 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现状  4.3.2 开阔型道路扩散模式  4.3.3 街道峡谷道路扩散模式  4.3.4 交叉型道路扩散模式 4.4 小结 参考文献第5章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可视化平台研究 5.1 开发背景与需求分析  5.1.1 开发平台背景  5.1.2 可视化平台开发的技术路线 5.2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5.2.1 基于gis平台的开发  5.2.2 arcgisengine简介  5.2.3 空间分析在可视化平台的应用 5.3 可视化平台的框架设计  5.3.1 功能目标  5.3.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5.3.3 空间数据库设计  5.3.4 系统开发环境  5.3.5 系统运行环境  5.3.6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3.7 平台功能组件设计 5.4 可视化平台的使用  5.4.1 平台主界面介绍  5.4.2 平台排放因子计算的实例  5.4.3 开阔型道路及交叉型道路计算实例  5.4.4 街道峡谷计算实例  5.4.5 污染结果可视化分析 5.5 小结 参考文献第6章北京城区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 6.1 概述  6.1.1 o3来源与产生机制  6.1.2 影响城市o3浓度的主要因素  6.1.3 城市o3浓度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6.1.4 o3浓度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6.1.5 主要研究内容 6.2 北京城区o3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6.2.1 监测布点与监测设备  6.2.2 北京典型交通道路环境中o3浓度变化规律  6.2.3 北京城区o3质量浓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6.3 o3浓度预测方法研究  6.3.1 数值预报模式  6.3.2 统计预报方法  6.3.3 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o3浓度快速预测方法参考文献

封面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书名: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作者:孙德智

页数:332

定价:¥45.0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11102324

PDF电子书大小:13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