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学大师公开课-品读国学经典

相关资料

[

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鲁迅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
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梁启超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陈垣)先生两人。
——伯希和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

本书特色

[

本书收编了章太炎、王国维、吕思勉、蔡元培、梁启超、鲁迅、朱自清国学研究中的精华部分。这些大师将国学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地讲述出来,不仅彰显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到的学术思想,还为广大国学爱好者进入国学大门、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提供了便利。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国学大师的原著,对每位国学大师都做了简要介绍,对其文稿进行了精心编校,并对晦涩难懂之处进行了夹注,其中原注为楷体,编校时加注为仿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此书为国学普及读物,有助于国学入门者迅速掌握国学精髓。如果您阅读此书,内心激起了对国学的热爱,乐意于进一步学习和传承国学,那便是我们莫大的荣幸。当然,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有限,兼之水平有限,本书中可能会存在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朋友不吝赐教,共同进步,以便我们再版时改进。

]

内容简介

[

★国学大师王国维:*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横贯中西文化,才华横溢;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之一,世人眼里的学界泰斗,其外貌却和人们的想象相去甚远。
★胡适曾经评价王国维先生:“他的人很丑,小辫子,样子真难看,但光读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才子呢!
★如今,社会节奏加快,经典著作加起来也数不胜数,我们组织广大专家学者对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国学大师以及其作品进行了系统研究,造就了《近代国学大师公开课——品读国学经典》一书。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学习》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国学自有它独到的社会文化价值,国学与现代学术并不冲突,西学是无法替代的,更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章太炎的演讲被誉为近代史上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指引之书。
★吕思勉批评岳飞、爲秦桧树碑立传除了勇气,还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历史事实的孜孜不倦的研究。

]

作者简介

[

王国维(1877 -1927年),初名国桢,字静安、伯隅,号礼堂、观堂、永观,谥忠悫。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他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他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其中享有声誉的作品是《人间词话》。

]

目录

近代国学大师公开课:
**章 章太炎讲国学概论
**讲 国学概论
第二讲 经学之派别
第三讲 哲学的派别
第四讲 文学的派别
第五讲 国学如何进步

第二章 王国维讲诸子学说(节选)
**讲 老子学说
第二讲 孔子学说

第三章 吕思勉论读经之法(节选)
**讲 论读经之法概论
第二讲 论《诗》之读法
第三讲 论《书》之读法
第四讲 附论《逸周书》之读法

第五讲 论《仪礼》《礼记》《大戴礼记》《周礼》之读法
第六讲 论《易》之读法
第七讲 论《春秋》之读法
第八讲 论《论语》《孟子》《孝经》《尔雅》之读法

第四章 蔡元培讲宋明理学(节选)
**讲 总说
第二讲 程明道
第三讲 程伊川
第四讲 朱晦庵
第五讲 陆象山
第六讲 王阳明

第五章 梁启超讲清代学术(节选)
**讲 论时代思潮
第二讲 略论“清代思潮”
第三讲 清学的出发点
第四讲 顾炎武与清学的“黎明运动”第五讲 黄宗羲和王夫之
第六讲 考证学的“群众化”和惠栋学派
第七讲 戴震和他的科学精神
第八讲 经史考证
第九讲 水地与天算
第十讲 金石学、校勘学和辑佚学
第十一讲 清代的“学者社会”

第六章 鲁迅讲中国小说史(节选)
**讲 明之人情小说
第二讲 清之人情小说
第三讲 清末之谴责小说
第七章 朱自清经典常谈(节选)
**讲 说文解字
第二讲 周易
第三讲 尚书

封面

近代国学大师公开课-品读国学经典

书名:近代国学大师公开课-品读国学经典

作者:王国维

页数:278页

定价:¥39.8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1367617

PDF电子书大小:3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