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长-文明嬗变的区域画面-基于分工演进的视角

本书特色

[

    《区域成长–文明嬗变的区域画面(基于分工演进的视角)》以人类活动的空间载体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期望透过区域跳动的脉搏去触摸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去感受人类文明投射在区域舞台上的多元色彩。研究以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为进路,尝试将众多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融入其中,以期从全面、完整、系统的综合性维度探讨区域问题,揭示区域成长的过程和规律。本书由李皓著。

]

内容简介

[

      《区域成长–文明嬗变的区域画面(基于分工演进的视角)》以分工演进为逻辑线索,由总而分,组织了六章内容。通过对区域成长的表象和实质、维度与尺度的讨论,将区域成长聚焦于两个分析维度上,即经济维度和社会人文维度(包括文化与政治)。其中,第三章到第五章是区域成长经济维度的逐步展开。
    这部分内容,由静止而动态,由封闭而开放,从分工演进的视角重新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并用区域历史和区域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回应了理论分析;第六章则从区域成长的社会人文维度(主要是从文化与政治领域)的讨论,从分工演进的视角,重新梳理了区域成长中经济、文化与政治的互动关系,特别强调了经济发展是区域成长的物质内容和基础,但社会人文发展却构成了区域成长的内核。
    
**章为总论。在对区域、区域增长、区域发展、区域成长等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的基础上,从分工的视角重新定义了区域概念,并对区域成长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本章通过对区域成长的历史回溯和全球鸟瞰,汇总了全书关切的重要区域问题,进而以分工演进为主要线索,给出本书研究的逻辑结构和分析框架。
    
第二章是关于区域成长的表象与实质、维度与尺度的讨论。透过区域成长的表象,批判了区域成长问题上存在的种种错误观念,指出了人是区域成长的唯一目的和重要手段,强调了“以人为本”,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内容,以人的“实质自由”的不断扩展为目标,进而重建区域成长的伦理维度,对于区域研究和区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是关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短期分析。在对分工及分工思想进行简单梳理的基础上,从分工的角度定义了一个与新古典经济学不一样的“短期”概念,进而研究分工给定条件下区域经济的表现。核心是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分工理论分别给出区域经济短期增长的不同解释,强调区域经济在短期中表现出来的
“有极限的增长”是分工不能深化和扩展的结果,也从反面论证了区域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可能根源于分工水平的不断提升。
    
第四章是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分析。本章通过对区域经济动态过程的分析,从分工演进、报酬递增与区域成长间的逻辑关系出发,论证区域经济成长的本质不是经济规模或就业水平的总量变动,而是分工演进导致的区域经济的系统性整体变动。表现为微观经济主体不断繁衍和成熟,表现为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制度结构的高级化过程,而那些在区域经济的短期均衡中起决定作用的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就不再是决定性的因素。
    
第五章是开放条件下的区域成长讨论。本章是第三章和第四章所讨论话题在开放条件下的进一步展开,也是对区域经济问题的一个总结。在描述现实区域经济的开放性特征及其当代表现(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开放条件下区域经济的简化分析框架,从开放条件下的需求边和供给边变动来整体性地解释区域经济运行,描述了开放环境对区域经济系统变动的放大作用,分析了区域关系中重要的方面,如区域分工、区际贸易、区域一体化、区域竞争等因素对区域成长的影响,考察了开放世界对区域经济产生的*重要的后果,即地方专门化和区域一体化,探讨了区域差异性极大的大国经济如何进行区域关系的有效治理,进而不断优化大国内部的区域竞争合作秩序。本章特别强调了: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下,区域间分工与协作的规模和紧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区域间竞争的范围和强度也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区域独善其身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世界经济正通过日益发达的全球分工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区域成为这张巨大分工网络上的节点,区域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它在全球分工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区域成长也越来越取决于它是否能从这个网络中控制、整合和提取更多的资源。
    
《区域成长–文明嬗变的区域画面(基于分工演进的视角)》第六章是关于区域成长中的社会人文维度的讨论。这一章沿着第二章中提及的包含文化、政治等因素在内的社会人文领域重新审视了区域成长,讨论了分工如何塑造了区域的社会人文面貌和价值信仰体系,指出:当前社会既是一个由分工导致差异不断扩大的社会,又是一个由分工导致更加紧密联系的
“有机团结”的社会。差异的扩大导致了文化多元的特征,而人与人更加紧密而广泛的联系导致人类需要有一个维持人类交往的共同价值基础(普世价值)。本章还讨论了区域的社会人文面貌和价值信仰体系又怎样影响到了区域经济的运行和区域经济绩效。本章还会为全书打上*后一个补丁,即把国家和它的各级地方政府这个极端重要的角色纳入分析的视野。分析了不同角色定位的国家(政府)的利益取向和决策偏好怎样影响了区域运行的绩效,指出国家和它的政府的成长与成熟既是区域成长的条件,又构成了区域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本书由李皓著。

]

目录

**章 总论 **节 区域、区域发展与区域成长 一、区域的一般及分工视角下的区域概念 二、区域类型和区域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 三、区域增长、区域发展与区域成长 四、被遗忘的空间维度和区域层次:区域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区域成长的历史回溯、全球鸟瞰及区域问题的提出 一、区域成长的历史回溯 二、区域成长的全球鸟瞰 三、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基于分工演进的区域经济理论:一种新尝试 一、从空间维度重构经济理论的可能性 二、区域经济研究诸视角的简要述评 三、区域分工演进:区域经济社会变迁的主基调 四、市场网络、科层网络与社会网络的互动:区域成长机制 五、区域经济理论体系整合的基本架构 六、区域成长分析从经济领域向社会人文领域的延伸第二章 区域成长的表象与实质、维度与尺度 **节 文明进化及其悖论 一、文明进化中的人与自然 二、文明进化中的人与人 三、文明进化中区域的使命 第二节 区域成长的表象 一、区域成长的表象 二、被误读的区域成长 第三节 区域成长的维度与尺度 一、区域分析的维度 二、从异化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发展观 三、以自由看待区域发展:重建区域发展的伦理维度第三章 区域经济的短期分析 **节 相关概念的一个说明 一、分工及区域分工水平的衡量 二、分工意义上的“短期”概念 第二节 区域短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 一、区域经济的短期供给能力 二、区域经济的短期需求分析 三、区域经济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区域短期增长:分工理论的解释 一、戈森第三定律再认识:从需求边定义的增长极限 二、分工给定条件下的区域供给:从供给边定义的增长极限 三、来自历史的检验:古代史中的增长宿命与渭河流域兴衰 四、中国古代史和区域增长极限的不同解读 五、中国古代史与区域增长极限的分工理论解释第四章 分工演进、报酬递增与区域成长 **节 区域经济中的分工演进与长期动态过程 一、区域成长中分工与增长的故事:工业革命与英国制造业带 二、区域经济的动态画面 第二节 分工演进与报酬递增:文献综述与理论综合 一、斯密经济思想的逻辑 二、报酬递增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三、相关理论的一个尝试性综合 第三节 分工、报酬递增与区域成长的简化分析模型 一、模型构建的几个前提假设 二、模型的一个简单推导 三、来自历史的检验:英国制造业带故事的解构第五章 开放条件下的区域成长 **节 全球化与一体化浪潮中的区域 一、全球化:区域成长中绕不开的话题 二、让我欢喜让我忧:全球化浪潮中的区域故事 三、区域一体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选择 第二节 开放条件下的区域成长理论 一、区域开放性、区域关系和被放大的区域经济波动 二、开放条件下区域经济成长的一个分析框架 三、区域分工和区际贸易:被开放环境重塑的区域经济需求边 四、区域分工与地方专门化:被开放环境重塑的区域经济供给边 五、来自实践的检验:产业集群现象及基于供求变动的成因解释 第三节 区域分工、区域一体化与区域成长 一、区域一体化与区域成长的理论分析 二、来自实践的检验:从城市到城市群的发展看区域一体化 三、空间上不断放大的分工网络:区域一体化问题的简要总结 第四节 大国区域关系治理:理论分析、历史教训与经验借鉴 一、区域*优竞争合作秩序:大国区域关系治理的目标 二、*优区域竞争合作秩序的理论分析 三、区域竞争合作秩序构建中来自中国历史的教训 四、区域竞争合作秩序构建中来自欧美经验的借鉴 五、大国区域关系治理的几点结论第六章 区域成长中的社会人文维度 **节 从社会人文维度重新讲述的区域故事 一、中西方古代城市演化的殊途和*终归宿:社会人文维度的观察 二、区域成长的社会人文底色和它的多元色彩 第二节 分工演进、社会人文发展与价值体系的多元融合 一、经典作家关于分工、社会人文和经济间互动关系的思考 二、分工演进、多元文化与普世价值 三、为区域的社会人文发展加冕 第三节 分工演进、社会资本和区域成长 一、区域文化与经济互动关系的一个分析框架 二、分工演进、社会资本积累和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节 作为区域成长手段与内容的政治 一、关于国家或政府的理论 二、国家演变及其对区域成长的影响:历史描述与理论分析 三、掠夺型政府向强化市场型政府的转变:政府成熟与区域成长跋参考文献索引

封面

区域成长-文明嬗变的区域画面-基于分工演进的视角

书名:区域成长-文明嬗变的区域画面-基于分工演进的视角

作者:李皓 著

页数:197

定价:¥39.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13621410

PDF电子书大小:5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