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

相关资料

[

本书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相关领域专家多年的研究精华,反映了我国宏观政策研究部门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认识和理解。是一部集学术性与可读性、理论性与政策性于一体的著作。

]

本书特色

[

本书在全面系统研究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客观判断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变化、增长动力转换和经济结构演变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并从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出发提出了新常态下应该树立的新思维和可以争取的新作为。

]

作者简介

[

宋立,男,经济学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从事宏观经济与财政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等研究工作。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和研究报告多部;郭春丽,女,经济学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从事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经济体制改革、产业政策等研究工作。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三部,参编著作十余部。

]

目录

导言研究新常态、理解新常态、把握新常态一、新常态:认知经济新工具二、深入研究理解新常态三、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四、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上篇:新阶段、新变化**章发展阶段新变化一、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新变化(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二)城镇化进入均衡推进期二、经济发展基本面的趋势性变化(一)要素比较优势从传统低成本优势向质量提高优势转变(二)要素配置方式从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转变(三)生产组织形式从量能扩张为主向绩效提升为主转变(四)资源能源利用从规模扩张驱动向质量改善驱动转变(五)投资需求从高强度大规模增长向优结构高效率增长转变(六)消费需求从群体分化式消费向共富式多样化消费转变(七)出口和国际收支向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转变(八)经济管理重点向创造环境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转变(九)宏观调控向化解风险和区间与定向调控相结合转变三、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阶段(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型期第二章新优势、新机遇一、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的新优势(一)不断积累的人力资本创造经济增长新动力(二)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奠定经济较快发展坚实基础(三)日益充裕的创新资源促生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四)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带(五)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一轮制度红利二、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的新机遇(一)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深刻变化(二)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显著嬗变(三)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四)新一轮全球化正在孕育第三章新困难、新挑战一、新常态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内部困难(一)要素供给约束增强导致传统比较优势弱化(二)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强(三)高速增长期累积的风险逐渐显现(四)社会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二、新常态期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一)经济全球化放缓与国家间竞争加剧(二)大国关系与全球格局加速重构(三)地缘政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四)围绕资源争夺的国际政治博弈更为复杂三、新常态期我国仍然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一)基本特征(二)成功迈入高收入国家的经验分析(三)未跨入高收入国家的原因分析中篇:新趋势、新特征第四章速度转变:从高速超高速到中高速转变一、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发生了改变(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发生了改变(二)经济增长下行的原因发生了变化二、高增长经济体经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显著减速是世界性普遍现象三、我国很可能在“十三五”前后进入“波浪式”减速时期(一)经济显著减速存在“台阶式”和“波浪式”两种轨迹(二)“十三五”时期可能是我国显著减速的高概率时期四、中长期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一)各产业生产函数的构造(二)中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预测第五章动力转换:从依靠资源投入向依靠效率提高转变一、资源要素驱动和“中国奇迹”(一)剩余劳动与人口红利(二)投资冲动与外资偏好(三)资源价格压抑与环境软约束二、从传统人口红利转向新人口红利(一)刘易斯拐点与人口红利消失(二)人力资本积累与新人口红利(三)消费扩大与升级与新人口红利(四)适龄农民工与老龄人力资源再利用和新人口红利三、从投资潮涌转向资本有效配置(一)投资冲动与效率下降(二)市场决定性作用与释放民间投资(三)吸收高质量外资与更好“引进来”(四)扩大资本配置范围与加快“走出去”四、从资源环境软约束转向生态文明(一)资源环境软约束与承载能力弱化(二)资源优化利用与低碳经济(三)环境友好与生态文明五、新常态下必须让要素效率提升成为新的驱动力(一)向市场要效率(二)向开放要效率(三)向人才要效率(四)向创新要效率第六章结构演变: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一、需求结构: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一)需求结构调整面临多重因素影响(二)需求结构将出现特征性变化二、产业结构: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一)新兴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二)新型业态将重塑商业模式(三)新式组织将改变生产方式三、收入分配结构:分配差距扩大势头将得到抑制(一)收入分配差距的倒u型变化规律(二)影响收入分配变化的因素四、空间发展格局:从非平衡转向再平衡(一)区域协调发展主导区域结构变化(二)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下篇:新导向、新思维 第七章保持定力:创新宏观调控一、传统宏观调控方式难以适应新常态的新要求(一)总量调控为主难以适应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要求(二)需求管理难以适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要求(三)“强刺激”操作方式缺乏弹性(四)对风险积累关注不足难以适应化解风险的要求二、新常态下宏观调控应转变思路、创新方式(一)实施区间调控,注重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二)实施定向调控,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三)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并重(四)采用“微刺激”的操作方式三、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操作(一)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二)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第八章体制创新:释放新的改革红利一、新常态呼唤改革红利释放(一)体制机制不完善影响增长潜力深度挖掘(二)体制机制不完善制约增长动力顺利转换(三)体制机制不完善阻碍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二、新常态下如何释放改革红利(一)改革科技和教育体制(二)完善财税和行政管理体制(三)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四)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五)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六)改革资源环境管理制度第九章创新驱动:发展动力转变一、创新驱动引领经济新常态(一)创新驱动发展:现实之策与未来之谋(二)创新引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二、用新路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一)依托新技术与新产业形成新增长(二)立足技术跨界融合提升传统产业(三)利用“走出去”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三、用新思维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激发全面、开放与包容的万众创新(二)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与营造区域创新生态(三)认识和适应创新活动的新变化第十章全球布局: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新常态下我国对外经济战略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一)新一轮全球化带动国际经贸规则显著变化(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传统竞合关系出现新动向(三)国际社会对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抱有更大期待(四)国际货币体系新变化为我国提升金融地位提供新机遇二、新常态下多措并举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优势(一)加快培育参与并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新能力(二)着力培育稳定透明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三)抓紧机遇尽快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四)培育实现内陆—沿海更加平衡的开放新优势(五)推动实现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伟大转变三、“一带一路”是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一)“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标志(二)“一带一路”重在合作共生、互利共赢(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于新时期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语底线思维: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一、掌好大舵:保持经济稳步增长(一)经济增速是至关重要的(二)科学界定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三)多管齐下保持平稳增长(四)着力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二、严控风险:防控系统性风险(一)适度有序化解财政风险(二)消化产能过剩风险(三)防止房地产泡沫集中破裂(四)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五)警惕多重风险叠加放大三、迎接挑战:积极应对外部挑战(一)“有所作为”地防范外部政治风险冲击(二)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新规则制定(三)提早应对外部能源供应风险(四)突破“上挤下压”产业发展环境(五)保护海外资产及人员安全四、稳住大局:维护社会稳定局面(一)应明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的主要风险点(二)“标”、“本”齐下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五、筑牢绿屏:严守生态环境红线(一)坚持保护和治理并重(二)深入推广绿色生产(三)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四)完善相关法律及制度后记

封面

中国经济新常态

书名:中国经济新常态

作者:宋立

页数:244

定价:¥45.0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17111764

PDF电子书大小:15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