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3卷.村庄类第12卷.长江区域第15卷)

本书特色

[

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的第13卷,调查对象为长江区域村庄。书中收录了皖东南潘家湾和渝中祝家洞两个村庄的调查结果,分别从村庄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村庄治理形态与实态对各调查村庄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剖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长江区域村庄演变与发展的历史画卷。

]

作者简介

[

徐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基层政治与乡村治理研究,是国内最早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并从社会的角度研究政治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之一。
邓大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湖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纪委廉政研究员、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会、顺德区农村综合改革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主要为小农问题及其方法论、产权政治学领域

]

目录

总 序【徐 勇】凡 例【《中国农村调查》编辑组】村庄类分序【徐 勇】借势而治:绅强家弱村落的依赖关系与治理——长江区域潘家湾村调查**章 村落的由来与演变  **节 村落的形成    一 村名与村落    二 姓氏与村落    三 村民与村落  第二节 村落的建制沿革    一 1949年前村落建制    二 1949年后村落建制  第三节 当下村落概况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村基本情况    三 自然村基本情况第二章 潘家湾自然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节 自然地理    一 地形地貌    二 气候特征    三 土壤    四 自然灾害    五 村落交通  第二节 水网与灌溉    一 红塘河    二 大水沟    三 小水塘  第三节 稻作体系    一 田与水    二 稻种与插秧    三 水田类型与灌溉    四 稻谷收割    五 晒稻与储稻  第四节 居住格局    一 因水而居    二 因田而居    三 分散而居  第五节 潘家湾自然村的自然变迁与实态    一 水网与灌溉    二 稻作情况    三 交通情况    四 居住情况第三章 潘家湾自然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节 人与土地、生产能力    一 人与土地    二 人与生产能力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一 土地产权概况    二 土地买卖关系    三 土地租佃关系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一 经营单位:单家独户    二 家庭独立经营权    三 经营过程:分工与投入    四 经营与合作    五 经营与市场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 村内“挑货郎”    二 村外“上街”    三 借钱与借粮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 分配单位    二 分配决策    三 分配内容    四 分配关系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 消费决策    二 消费活动    三 消费习惯    四 消费关系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 家庭继承权    二 家庭继承物    三 继承程序    四 分家及分家关系  第八节 潘家湾自然村经济变迁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村落经济    二 集体化时期的村落经济    三 承包到户时期的村落经济  第九节 潘家湾自然村经济实态    一 产权与经营    二 家庭分配    三 市场交换    四 家庭消费    五 家庭继承第四章 潘家湾自然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 家庭及家庭关系    二 亲属及亲属关系    三 拟血缘及拟血缘关系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 邻居及邻居关系    二 门口人及门口人关系    三 乡亲及乡亲关系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 社会组织及其关系    二 市场组织及其关系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 信缘对象    二 庙宇    三 信缘活动    四 信缘圈  第五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 家庭内部交往    二 亲族内部交往    三 村落内部交往    四 村落外部交往  第六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一 土地与人口流动    二 职业与人口流动    三 市场与人口流动    四 战乱灾害与人口流动  第七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一 职业分化    二 财富分化    三 权力分化    四 血缘分化    五 地缘分化  第八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一 家庭内部冲突及其关系    二 村落内部冲突及其关系    三 村落之间的冲突及其关系  第九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一 家庭的保护及其关系    二 家族的保护及其关系    三 村落的保护及其关系  第十节 潘家湾自然村社会变迁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村落社会    二 农业集体化时期的村落社会    三 包产到户时期的村落社会  第十一节 潘家湾自然村社会实态    一 血缘关系    二 地缘关系    三 业缘关系    四 信缘关系    五 社会交往    六 社会流动    七 社会分化    七 社会冲突    八 社会保护第五章 潘家湾自然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 祠堂与祠堂关系    二 家谱与家谱关系    三 祖屋与祖屋关系    四 祖坟与祖坟关系    五 孝与孝道关系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一 请先生与风水信仰    二 请神符与神灵信仰    三 烧火纸与鬼怪信仰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 经验思维与思维关系    二 务实思维与思维关系    三 循环思维与思维关系    四 中庸思维与思维关系    五 平均思维与思维关系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 生育态度    二 生产态度    三 生活态度    四 社会态度    五 政治态度    六 人生态度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 婚葬习俗与习俗关系    二 节庆习俗与习俗关系    三 日常习俗与习俗关系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 家庭教育及其关系    二 家族教育及其关系    三 私塾教育及其关系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一 节庆娱乐及其关系    二 日常娱乐及其关系  第八节 潘家湾自然村文化变迁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村落文化    二 农业集体化时期的村落文化    三 包产到户后的村落文化  第九节 潘家湾自然村文化实态    一 祖先祭祀    二 神灵崇拜    三 生育观念    四 教育观念    五 文化习俗    六 文化娱乐第六章 潘家湾自然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农村基层政权架构:保甲制度    二 政权治理事务    三 政权治理方式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村落治理主体:问事人    二 村落治理事务    三 村落治理方式  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家户治理的主体    二 家户治理的内容    三 家户治理的方式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族长与宗族事务治理    二 家长与各家事务治理    三 长辈与亲戚事务治理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和尚与大圣庵    二 “大老板”与香教  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要会的治理    二 大刀会的治理    三 集市的治理  第七节 潘家湾自然村治理变迁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村落治理    二 农业集体化时期的村落治理    三 包产到户时期的村落治理  第八节 潘家湾自然村治理实态    一 治理主体    二 治理方式    三 治理规则    四 治理过程潘家湾村调查小记潘家湾村调查日记(节选)依缘而治:多缘圈层小农村落的人际脉络与治理——长江区域祝家洞村调查**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由来与演变  **节 村落形成    一 村落范围    二 村落与聚落之名    三 村落*终形成  第二节 村落建置沿革    一 明末到清中期    二 清末到民国    三 1949年之后  第三节 村落当下现况    一 祝家洞自然村现状    二 保合行政村概况第二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节 自然地理    一 地形:坡上农户坡下田    二 气候与灾害    三 土壤特征    四 农作物与其他资源  第二节 稻作体系    一 水稻种植    二 水田状况    三 人地关系  第三节 水网环境    一 村落水系状况:人工利用有限    二 水旱灾的应对:缺乏国家保障    三 村落水利灌溉:自力与合作  第四节 居住格局    一 聚落分布:边界与联系    二 居住格局:塆为单位,各有讲究    三 房屋状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四 交通形态:陆路与区位  第五节 祝家洞自然村自然实态    一 水利建设    二 农田改造    三 基础设施建设    四 居住条件改善第三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一 人与土地的关系    二 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一 土地产权与土地所有类型    二 土地买卖及其关系    三 土地租佃及其关系    四 宅基地、水井与水权及其关系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一 经营主体与家户内分工    二 经营关系:生产中的互助合作    三 经营关系:生产中的酬劳合作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 交易地域    二 赶集与游商    三 交易活动    四 交换关系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 家户内产品分配    二 税收与摊派    三 分配关系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 消费活动    二 家户内部消费关系    三 家户外部消费关系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 财产继承    二 家户内部继承关系    三 家户外部继承关系  第八节 祝家洞自然村经济变迁与实态    一 1949年以前传统经济形态概述    二 1949年后村落经济变迁简况    三 祝家洞自然村经济实态第四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 家庭血缘    二 亲族家族    三 血缘关系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 邻居与邻居交往    二 熟人与乡亲    三 日常行为中的地缘关系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 业缘组织    二 “水井圈”及其关系    三 “市场圈”及其关系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 庙宇信缘    二 信缘主体的行为    三 “信仰圈”及其关系  第五节  组织与组织关系    一 治安组织:夜巡队    二 经济组织:邀会    三 村外组织:袍哥  第六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 交往活动    二 交往方式与原则    三 交往关系的维持  第七节 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化    一 近似于“无”的社会流动    二 社会分化及其关系    三 群体及其关系  第八节 社会冲突与社会保护    一 社会冲突及其化解    二 社会保护的类型    三 社会保护关系  第九节 祝家洞自然村社会变迁与实态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社会关系    二 集体化时期的社会关系    三 家庭联产承包时期的社会关系    四 祝家洞自然村社会实态第五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 家族崇拜    二 家庭孝道    三 崇拜关系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一 神明信仰    二 鬼怪迷信    三 信仰关系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 经验思维与思维关系    二 务实思维与思维关系    三 循环思维与思维关系    四 中庸思维与思维关系    五 平均思维与思维关系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 生育态度与态度关系    二 生产态度与态度关系    三 生活态度与态度关系    四 社会态度与态度关系    五 政治态度与态度关系    六 人生态度与理想人生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 婚姻习俗与习俗关系    二 丧葬习俗与习俗关系    三 节庆习俗与习俗关系    四 日常习俗与习俗关系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 家庭教化与规训    二 学校教化与规训    三 教化规训关系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一 文娱活动    二 公共休闲场所    三 文娱关系  第八节 祝家洞自然村文化变迁与实态    一 家族文化的变迁    二 社会习俗的变迁    三 教育变迁与破除迷信    四 文化娱乐的拓展第六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以“保甲”为主的政权治理主体    二 政权治理事务与内容    三 政权治理方式与村民行为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村落治理主体与治理关系    二 村落治理事务及其关系    三 治理方式与村落事务决策  第三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亲族治理单元    二 亲族治理主体    三 亲族治理内容    四 亲族治理方式  第四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家长:当家人    二 家户治理内容    三 家户治理方式  第五节 社会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袍哥及其社会治理    二 业缘治理:以木匠为例    三 信缘治理及其治理关系  第六节 祝家洞自然村治理变迁    一 祝家洞自然村建置变迁    二 治理主体变迁    三 治理内容变迁    四 治理方式变迁  第七节 祝家洞自然村治理实态    一 党建与村庄治理    二 村两委与村庄治理    三 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四 公共服务与村庄治理祝家洞村调查小记祝家洞村调查日记(节选)后记

封面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3卷.村庄类第12卷.长江区域第15卷)

书名: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3卷.村庄类第12卷.长江区域第15卷)

作者:徐勇

页数:772

定价:¥298.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20122290

PDF电子书大小:14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