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自往还

本书特色

[

苏诗与苏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从人文艺术内部来看,苏学中作为空间艺术的画学和作为时间艺术的琴学,对苏轼的诗作、诗风和诗论都有不同的作用。前者一方面在时间层面体现出长久而阶段清晰的流变历程,是苏轼诗画论的核心,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画学对诗学的反哺作用,对克服某些诗歌缺点(如以文为诗等)和推进诗歌特点的形成(如苏诗中的形象感)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对诗歌的深度表达有所局限。后者使苏轼在无力反抗音乐时间流逝的熏陶与思考中,深化与拓展其创作人格与哲理深度,并在琴诗实践中体现出诗歌与音乐共振的紧密联系。另外,苏学中的佛学特点尤其是禅学色彩,成为后人厘清苏诗的重要线索。一方面,佛学对苏诗的空静观确实有所贡献,但另一方面,这种影响体现出“兼性共生”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后,从诗歌内部来看,苏轼精妙的用典呈现出独有的苏学风貌,但前人在研究中对此有所忽略,从而对苏诗中的一些用典进行批评,实际上恰恰体现出自身对苏轼思想学问与艺术思维的误解。人文艺术之外,苏学中的科学(宋代称作格物之学)因素是把双刃剑,但苏轼对此扬长补短,可对今天科学与人文的冲突有所启示。

]

内容简介

[

苏诗与苏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从人文艺术内部来看,苏学中作为空间艺术的画学和作为时间艺术的琴学,对苏轼的诗作、诗风和诗论都有不同的作用。前者一方面在时间层面体现出长久而阶段清晰的流变历程,是苏轼诗画论的核心,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画学对诗学的反哺作用,对克服某些诗歌缺点(如以文为诗等)和推进诗歌特点的形成(如苏诗中的形象感)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对诗歌的深度表达有所局限。后者使苏轼在无力反抗音乐时间流逝的熏陶与思考中,深化与拓展其创作人格与哲理深度,并在琴诗实践中体现出诗歌与音乐共振的紧密联系。另外,苏学中的佛学特点尤其是禅学色彩,成为后人厘清苏诗的重要线索。一方面,佛学对苏诗的空静观确实有所贡献,但另一方面,这种影响体现出“兼性共生”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很后,从诗歌内部来看,苏轼精妙的用典呈现出专享的苏学风貌,但前人在研究中对此有所忽略,从而对苏诗中的一些用典进行批评,实际上恰恰体现出自身对苏轼思想学问与艺术思维的误解。人文艺术之外,苏学中的科学(宋代称作格物之学)因素是把双刃剑,但苏轼对此扬长补短,可对今天科学与人文的冲突有所启示。

]

作者简介

[

关鹏飞(1988- ),男,浙江安吉人,分别就读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古典文献学)和南京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领域集中在唐宋文学与文献,硕士导师为韩格平教授,博士导师为莫砺锋教授。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府新论》《文艺评论》《中国韵文学刊》《社会科学论坛》《散文诗》等期刊、杂志发表十余篇论文和作品若干。出版有《探源诗经》两本,《楚辞》注评一本。

]

目录

绪论
**章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学与画学**节 苏轼诗画论流变研究第二节 寻找语图关系中的缺失之环——以苏轼绘画反哺诗歌为中心
第二章 “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定合爱陶潜”——诗学与琴学**节 古琴审美与宋诗平淡风格第二节 琴诗与哲思:苏轼音乐存在的困惑与解答
第三章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诗学与佛学**节 苏轼的空静诗观及其诗学实践第二节 兼性共生:苏轼诗、佛关系新论
第四章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诗学与其他**节 苏轼诗歌用典“错误”新探第二节 苏诗中的格物新变与诗学传统
附录一 严羽的诗学批评方法及其原因——以辨体与以禅喻诗为中心
附录二 和苏诗选(外一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封面

万象自往还

书名:万象自往还

作者:关鹏飞

页数:280

定价:¥88.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7-01

ISBN:9787520144650

PDF电子书大小:12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