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

本书特色

[

教育学的发展陷入困境,跨出困境须以反思基本概念、调整教育理性生活方式为前提。本书借知识社会学重新理解“知识”,提出“可信性”教育知识生产的转向;构建分析框架,从“形式”“内容”以及两者的“耦合”解析“可信性”教育知识的社会基础、生产方式与具体过程;诊断教育学困境的缘由,倡导以“间际”“开放”的理性生活领悟时代精神、凝练教育理想,提振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实践影响。

]

作者简介

[

雷云,四川大竹人。师从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王逢贤先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出版专著2部,在《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教育发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9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目录

序言柳海民(1)
导言(1)
一 问题指向:教育知识的困境(1)
二 解题方案:对“知识”的重新理解(3)
三 解题路径:教育知识生产的社会学解读(5)
**章 基本概念、基本问题与分析框架(8)
一 基本概念(9) (一)“知识”的研究取向(9) (二)可靠与可信的教育知识(12) (三)“社会镜像”的意蕴(17)
二 基本问题(18) (一)当代教育知识的困境(18) (二)教育知识如何可能(23)
三 已有解答(25) (一)“科学—实证”范式(25) (二)“逻辑—分析”范式(27) (三)“经验—叙事”范式(28)

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四)“文化—理解”范式(29)
四 分析框架(31) (一)已有范式的简要评论(31) (二)分析框架的反思与建构(33)
第二章 “间际—开放”框架的理论勾勒(37)
一 研究主题:“教育知识如何可能”的社会学解答(38) (一)“教育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性质(38) (二)社会学解答的可能性(40) (三)社会学解答的合法性(43)
二 本体论基础:社会存在决定思维认识(45) (一)相对论与唯物论(45) (二)限制性相对论(47) (三)社会存在决定思维(50)
三 方法论启发:知识社会学理论基质的汲取(52) (一)知识社会学的早期萌芽(52) (二)知识社会学的“文化—认识”研究(55) (三)知识社会学的“科学—实验”研究(57) (四)知识社会学的“科学—文本”研究(60) (五)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启示(62)
四 分析思路:“形式—内容”的理论路径(64) (一)“分析思路”的分析(64) (二)教育知识的形式(66) (三)教育知识的内容(67) (四)形式与内容的耦合(68)
第三章 教育知识的形式分析(71)
一 教育概念的社会之根(71)

目  录
(一)教育概念的引进与内涵的争端(71) (二)教育概念的内涵变更与社会发展(74) (三)教育概念的创造与社会状态(77)
二 教育命题的类型与交流(80) (一)教育命题的类型(80) (二)生产性交流:教育观点与教育观念(83) (三)群体性交流:教育观念与教育口号(85) (四)边缘性交流:教育意见与教育常识(87) (五)教育交流的知识论后果(88)
三 表层形式的生产(90) (一)教育知识的表述结构(91) (二)教育观点的论证邀请(92) (三)教育观念的论证本质(95) (四)表层形式生产与教育知识的进步方向(97)
四 深层形式的演进(100) (一)深层形式的理论意蕴与分析路径(100) (二)亲属社会的深层形式(103) (三)依附社会的深层形式(105) (四)民主社会的深层形式(108)
第四章 教育知识的内容分析(111)
一 教育知识的内容是什么(111) (一)现实事实与可能事实(111) (二)理论空间与意义空间(113) (三)意义空间的特性(115)
二 意义空间的生产(一):措辞(117) (一)“我”的隐退与重现(117) (二)“是”与“应是”的对峙与融合(119)

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三)“似”与“或许”的断裂(122) (四)寻求“友声”与“异音” (124)
三 意义空间的生产(二):范式(126) (一)重复与意义硬核(126) (二)叠加与意义扩展(128) (三)自我重叠(129) (四)群体重叠(131)
四 意义空间的争夺(133) (一)争夺与争论(133) (二)争夺的缘起(135) (三)争夺的策略(137)
第五章 形式与内容的耦合条件与过程(140)
一 教育学者的蜕变(140) (一)从常人到教育学者(141) (二)教育学者的学术共同体(143) (三)教育学者的“学术代” (144)
二 背景知识的产生(146) (一)背景知识的意义(147) (二)背景知识的筛选(149) (三)背景知识的演变(151)
三 教育问题与知识生产(152) (一)重新理解“教育问题” (153) (二)教育问题的社会建构(155) (三)教育问题的解答特性(156)
四 教育知识的耦合过程(158) (一)教育知识耦合与教育问题解答(158) (二)问题的“立体化” (160)

目  录
(三)问题的“填充”与理论的“成形” (163) (四)命题的“黑箱化” (164)
第六章 超越当代教育知识的困境(167)
一 当代教育知识困境探源(167) (一)深层形式的未确定(167) (二)意义空间的平面化(170) (三)教育理想的缺失(172)
二 走出教育知识的生产困境(174) (一)教育知识的生产困境与机遇(174) (二)时代教育知识生产的“建基” (176) (三)知识主体的“群体介入” (177)
三 克服教育知识的价值困境(180) (一)意义空间的生产(180) (二)意义空间的再生产(182) (三)意义空间的传播(184)
四 摆脱教育知识的功能困境(186) (一)何为教育理想(186) (二)教育理想从何而来(188) (三)教育理想如何创建(191)
结语:以社会为镜聚焦时代教育理想(194)
参考文献(198)
索引(213)
后记(220)

封面

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

书名: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

作者:雷云

页数:222

定价:¥68.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20307758

PDF电子书大小:15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