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

节选

[

  蓝图起,伟业在,巨著如心,今日乐坛不伤逝;骨头硬,爱心重,胸襟开阔,万代知音感师恩。  十年前,似乎也是一个冬夜,北京下了那个冬天的**场大雪,我在苍茫的雪地上写下了这副挽联,默默地献给我敬爱的李凌先生。这副对联,几乎成了李凌先生丧事活动的主题联语。我在其中颂扬的李凌先生的坚毅和坦荡,他的作品和师德,至今都叫人感觉到温暖。这温暖不是只温暖了我,而是温暖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整个中国音乐生活。于是,中国的音乐因此成了“新音乐”,中国的音乐人因此成了“新音乐人”!2013年,如果李凌还活着,他就满100岁了。遗憾的是,他已经去世了十年。十年来,李凌的骨灰,和先他而去的妻子的骨灰并排放置在北京城南方庄李凌生前居住客厅的柜子里,他80岁再婚的老伴与子女会经常为两位逝者擦拭骨灰盒和遗像,让它们在十年时间里不曾落上一粒尘埃。  十年来,李凌的长女、我的教母李妲娜老师,也从中年突然间变成了一位白发老太太。虽然她调门依旧会很高,即使有时候在病中,声音中不免有娇弱流露出来,但是她依旧奔走在北京与广州间,传播她所钟爱并认为可以改变中国音乐教育面貌的奥尔夫教育思想与教学法。对于父亲,她有无尽的爱,也有深刻的忏悔。她不遮掩自己的感情,如同不遮掩自己的经历一样。但是她渴望在父亲百年的时候,中国音乐界能有所行动。  毕竟,纪念李凌,不应该是李妲娜一个人或者说是她们一个家庭的事情。  因为,李凌属于中国新音乐。  十年来,我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和我所处的这个国家一样。  我对李凌先生的认识,也在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十年前李凌先生去世时我因没有能够为他写一本传记而感到遗憾,十年后我终于赢得了这样的一个机会。虽然我不再能与先生面对面地坐在一起聊天,但是,我有机会整理了先生浩瀚的文字资料,并把它们按照我的想法,分门别类装成100个资料盒子,在我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翻阅。  望着像一面墙似的李凌先生留下的文献,我仿佛面对的是半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这对一个史学专门研究者之外的写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无穷幸福的源泉,也是一个无比坚固的壁垒。  如果说这是幸福的源泉,那是因为我能够自由徜徉在李凌文字涌动而成的海洋里,它或许波澜狂起,或许静如止水,或许激隋四溢,或许晦暗幽深。我对这些资料浓厚的兴趣和对李凌先生由衷的敬佩,使得我在畅游的时候,有探幽览胜的快感。  但是,李凌笔触所及,纵横世界乐坛,博古通今,所述人事,非我所全能熟悉。那其间的是非、恩怨、纠葛,那其间爱恨交织,远非一个不曾经历的人所可以明白。  还有,李凌作为一代宗师,熟悉他的人很多,我如果写得过于肤浅,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如果我稍微向深处探索,触碰到的可能是无法躲避的暗礁。  李凌,我将他塑造成什么样就可以给读者一个完美的交代,给一百年的中国音乐史一个完美的交代呢?在他工作和生活的房间里,在陪伴过他*后近十年人生的汪里汶婆婆的指导下,我整理他遗留下来的资料。  在苍老的纸张、陈年的笔迹间,我悉心梳理,他的厚道,他的博爱,他的巧思,他的善行,数个月间,一点一点地刻进我的记忆。  时而,我在激动与感悟中;时而,我在彷徨与迷惘中。我一边思索,一边期待灵感突现。  2012年从盛夏到初冬的数月间,《沈从文家书》选编完成,《沈从文家事》火热上市了。羊倌歌王石占明成名十年大型演唱会《歌起太行》与观众见面了,大型原创六幕小花戏《樱桃树》排练演出了。而上一年为李玉刚撰写台本的两场演出《镜花水月》、《四美图》也即将再度登临人民大会堂的舞台。我因为助手全力以赴地忙于北京传统音乐节,自己不得不一个人奔走在山西和北京之间,但李凌与中国新音乐那漫长的往事,一直装在心里,我欢愉着他的欢喻,沉重着他的沉重。  我似乎一直忙碌着和李凌先生没有关系的事情,实际上,从根本上,一切都又是有关联的。我不论回顾文学家的人生细节,还是继续追捧民间歌手,或者自己创作剧本,或者为时下炙手可热的音乐新人跑龙套,都是李凌思想的一个具体化实践过程。让自己不狭隘,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着一个未来。如果说李凌是为着中国新音乐的话,那我从小处说是渴望太行山民间音乐有一个不错的前景,从大处说是希冀草根音乐呈现其大众化的价值。  李凌是中国新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

]

本书特色

[

  《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介绍了我国著名音乐家李凌先生的一生及其对新中国音乐事业的贡献。作为20世纪音乐批评家的先驱,李凌的文字是为他的实践服务的,他的每一篇评论都转化成具体的行动,将音乐批评和音乐的社会活动结合得天衣无缝。贯穿一生,李凌始终将音乐作为一个大事业,参与各式各样的音乐组织活动,细心地吸引和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这使他具有别人难以企及的胸怀,使他的评论兼具包容性,也使他的评论让人有脚踏实地之感,甚至对于当下的音乐批评都极具启发意义。追寻着他那看似杂糅的文字,我们可以发现,他总是朝着某个具体的目标奔去,绝没有拐弯抹角或闪烁其词,也绝没有回避自己的真实观点。在一个起伏跌宕的时代,这种秉陛不吃苦头是不可能的,但,李凌就是李凌。

]

内容简介

[

  《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讲述李凌是中国新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如同五四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有了自己的“新文学”,那么李凌是随后而来的中国“新音乐运动”的旗帜性人物,至少是这一运动的“主将”。如果说“新文化”是西风东渐的必然产物,那么,“新音乐”是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来的红色音乐的另一个称谓。  李凌直接受到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周恩来的关心与指引,在国统区把“新音乐运动”搞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打击了敌人,团结了朋友,成为当时艺术界进步力量的象征。  李凌或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音乐批评家,不是自成体系的音乐理论家,但是,他的文字是为他的行动服务的。他的文字在白色恐怖下是战斗的工具,在火热的建设时代是进军的号角,在歌舞升平时是大时代的颂歌。当然,在遭受误解甚至曲解时,是他排遣郁闷的窗口。……经历过那样多的风雨,李凌用文字思考,用文字匡正思潮的泛滥,用文字举荐他发现的可贵的音乐人才,用文字扶持这些新人更准确地走进公众的心问。在他所处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与很多音乐批评家、音乐理论家比,李凌对人民音乐生活的贡献更大。

]

作者简介

[

  刘红庆,1966年生于山西左权。1984年考入晋中师专。1988~199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1990~1996年在太行山农村中学任教。1997年到北京,先后供职于《音乐生活报》、《科技日报》、《乐器》、《华夏时报》和北京出版社。2007~2009年,在晋中学院音乐学院讲授“原生态民歌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特色课程。主要作品:《向天而歌——太行盲艺人的故事》、《左权:一团奔突的火》、《佛心学侠——田青和他所可以改变的》、《导盲犬之梦》、《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侯宝林:江湖江山各半生》、《我们的北京我的家》、《咬定青山——董维松传统音乐研究之旅》、《歌行天下——耿生廉民间音乐研究与传播之旅》、《耀世孤火——赵宋光中华音乐思想立美之旅》。主要策划:2009年5月,策划并主持了《左权之歌——五二五经典“开花调”演喁会》。2009年7月,为中央电视台策划《逛太谷看秧歌》六集节目。2009年10月,策划并主持了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烂漫开花调——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左权民歌演唱会》。2010年3月,为中央电视台策划《花开左权》六集节目。2010年8月,策划“亲圪蛋艺术圈”进京参加“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国之夜·民俗狂欢”演出。

]

目录

序/谢嘉幸前奏 百年李凌曲一 粤海侨乡涌怒潮一、“金山客”的家多在台山二、“金山婆”永远想象不到金山的模样三、四个“金山婆”呵护下的童年四、“拆了一个楼,要了一个砖”·受父责打五、进步的台山中学·导演田汉名剧六、做了父亲·留学梦想结束在混乱的上海七、台山青年救亡工作团里的“屁股老头曲二 宝塔圣地吼大风一、一群广东热血青年北上,再北上二、在二胡上视奏吕骥新作品很自如三、李焕之给广东佬当翻译·冼星海畅想返粤办学四、冼星海让音乐和文学不再同床异梦五、见证《黄河大合唱》的伟大诞生六、研究吕骥《新音乐运动概论》·确立人生路七、被邓发和艾思奇派往重庆·开启新旅程曲三 白区颠沛布红星一、拨开重庆的“雾”看到红辣椒二、周恩来给力·田汉主持《新音乐》生日宴三、“新郎”理论家“标新”而不“立异四、流亡缅甸·采访聂耳三哥·回归历险五、马思聪介绍进中华交响乐团·“跌倒算什么,我们骨头硬六、在育才学校培养音乐天才·“愿意苦一点七、和特务明斗遭到陶行知批评·“新音乐运动”的复苏八、长江漂流遇险·转战上海·台湾采购九、继承陶行知遗志·为中华音乐学院找顾毓秀签字十、创办香港中华音乐院·马思聪在课桌上过夜十一、千人大合唱和演出《白毛女》把新音乐运动推向高潮曲四 艺苑初创夸伯乐一、筹备音乐工作者协会·吕骥曾提议增设一个副主席二、在**次文代会上做《国统区新音乐运动概况的报告》三、筹备中央音乐学院时希望保留华北大学音乐系四、在“土”、“洋”、“古”之间,做了粘合剂五、为中央音乐学院办学开出处方·率音工团回京六、借《罗马尼亚音乐》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七、中央歌舞团副团长·陕北大姑娘合唱队八、创造民族艺术新经典·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曲五 乐在中央聚群英一、“细胞分裂”出中央乐团·分团时流了泪二、治团倾心“两个培育”:人才和市场三、夹缝中渴望“人和”·民族风格“移植论”之辩四、暗示乐团躲避“鸣放”·周旋在反黄色歌曲浪潮中五、奔走要到和平里房子·交困中把“贝九”献给祖国六、借“大跃进”势头建成北京音乐厅·辩证看“轻音乐七、“度荒策”·二十人分吃一只鸭·产房探弟妹八、挤时间《人民日报》开专栏·论争中的“折中派九、用美学理论指导艺术实践的一代宗师曲六 “运动”频仍成弃卒一、江青在中宣部,李凌在文化部,都抓艺术创作二、*后的无望挣扎·中央乐团李凌时代的结束三、音协无职·吕骥亲抓批判·定性“修正主义分子四、迷惘中借语发问:“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五、感动于周扬的“潜台词”·推进《沙家浜》过关六、被关在黑屋子里与老鼠为伴·打算出去后画海报七、江青说“李凌是要打倒的”·孩子们回台山八、在“红艺”被当特务审查·“黑谬论”悄然成书九、回乡接待“海归”老父·期待春天的到来曲七 重启国音待后生一、想在音乐研究所致力广东音乐研究·善根之源二、忧心歌剧被毁·亲抓《刘胡兰》和《阿依古丽》三、人才早培养,为引8岁吕思清进京学艺求助邓小平四、重掌中央乐团帅印·谋划复兴大业·成乐坛报春梅五、住到杨荫浏家里做“记者”,试图抢记心得解除心忧六、大师来袭·当选音协副主席·切忌因小泽征尔盛赞骄傲七、为李焕之动情·胜败输血造血·放陈燮阳回沪八、得失话《乡恋》·肯定李谷一和“十五首”歌曲九、求助邓小平复建中国音乐学院·创办《中国音乐》十、嫁接“集成”·“中国音乐建设大本营”梦未成曲八 园丁总有不老情一、开掘地热,创办社会音乐学院·给学员发交通费二、尝试音乐教育“多轨制”·艰辛办中国函授音乐学院三、出任音教委主任,点亮新时期音乐教育黄金时代四、访美后痛切感受音教“大一统”弊端·再发蝉鸣五、“太公八十遇文王”·为“朝廷”尽忠解困再思办学六、老伴去世哭了七小时·八十寿诞呈现乐坛传奇七、秋蝉也有春时情·“哈哈!汪里汶逃不掉了!八、捧着岁月长河中荡漾的“流花”在池沼里慰藉终曲 别来无言李凌大事记参考文献跋

封面

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

书名: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

作者:刘红庆

页数:354

定价:¥69.0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33330484

PDF电子书大小:10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