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入门歌诀

本书特色

[

本书简要介绍了针灸的概念、主治病症、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及腧穴分类等基础知识,详细介绍了腧穴的取穴定位、刺灸方法,同时还介绍了特定穴的定义、内容、分布规律、临床应用等。为了方便记忆,每个穴位后配有一首助学歌诀。全书有插图200余幅,书末附腧穴索引。本书内容科学实用,取穴准确,图文并茂,突出了助学歌诀的易记性,可供全科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

目录

**章 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第二章 穴位的定位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四、简便取穴法  第三章 人体经穴  一、十四经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经穴  1.中府  2.云门  3.天府  4.侠白  5.尺泽  6.孔*  7.列缺  8.经渠  9.太渊  10.鱼际  11.少商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1.商阳  2.二间  3.三间  4.合谷  5.阳溪  6.偏历  7.温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髎  20.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经穴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  10.水突  11.气舍  12.缺盆  13.气户  14.库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满  21.梁门  22.关门  23.太乙  24.滑肉门  25.天枢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归来  30.气冲  31.髀关  32.伏兔  33.阴市  34.梁丘  35.犊鼻  36.足三里  37.上巨虚  38.条口  39.下巨虚  40.丰隆  41.解溪  42.冲阳  43.陷谷  44.内庭  45.厉兑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  1.隐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孙  5.商丘  6.三阴交  7.漏谷  8.地机  9.阴陵泉  10.血海  11.箕门  12.冲门  13.府舍  14.腹结  15.大横  16.腹哀  17.食窦  18.天溪  19.胸乡  20.周荣  21.大包  (五)手少阴心经经穴  1.极泉  2.青灵  3.少海  4.灵道  5.通里  6.阴郄  7.神门  8.少府  9.少冲  (六)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1.少泽  2.前谷  3.后溪  4.腕骨  5.阳谷  6.养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风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颧髎  19.听宫  (七)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1.睛明  2.攒竹  3.眉冲  4.曲差  5.五处  6.承光  7.通天  8.络却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风门  13.肺俞  14.厥阴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胆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肾俞  24.气海俞  25.大肠俞  26.关元俞  27.小肠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环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会阳  36.承扶  37.殷门  38.浮郄  39.委阳  40.委中  41.附分  42.魄户  43.膏肓  44.神堂  45.  46.膈关  47.魂门  48.阳纲  49.意舍  50.胃仓  51.肓门  52.志室  53.胞肓  54.秩边  55.合阳  56.承筋  57.承山  58.飞扬  59.跗阳  60.昆仑  61.仆参  62.申脉  63.金门  64.京骨  65.束骨  66.足通谷  67.至阴  (八)足少阴肾经经穴  1.涌泉  2.然谷  3.太溪  4.大钟  5.水泉  6.照海  7.复溜  8.交信  9.筑宾  10.阴谷  11.横骨  12.大赫  13.气穴  14.四满  15.中注  16.肓俞  17.商曲  18.石关  19.阴都  20.腹通谷  21.幽门  22.步廊  23.神封  24.灵墟  25.神藏  26.彧中  27.俞府  (九)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1.天池  2.天泉  3.曲泽  4.郄门  5.间使  6.内关  7.大陵  8.劳宫  9.中冲  (十)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1.关冲  2.液门  3.中渚  4.阳池  5.外关  6.支沟  7.会宗  8.三阳络  9.四渎  10.天井  11.清泠渊  12.消泺  13.臑会  14.肩髎  15.天髎  16.天牗  17.翳风  18.瘛脉  19.颅息  20.角孙  21.耳门  22.耳和髎  23.丝竹空  (十一)足少阳胆经经穴  1.瞳子髎  2.听会  3.上关  4.颔厌  5.悬颅  6.悬厘  7.曲鬓  8.率谷  9.天冲  10.浮白  11.头窍阴  12.完骨  13.本神  14.阳白  15.头临泣  16.目窗  17.正营  18.承灵  19.脑空  20.风池  21.肩井  22.渊腋  23.辄筋  24.日月  25.京门  26.带脉  27.五枢  28.维道  29.居髎  30.环跳  31.风市  32.中渎  33.膝阳关  34.阳陵泉  35.阳交  36.外丘  37.光明  38.阳辅  39.悬钟  40.丘墟  41.足临泣  42.地五会  43.侠溪  44.足窍阴  (十二)足厥阴肝经经穴  1.大敦  2.行间  3.太冲  4.中封  5.蠡沟  6.中都  7.膝关  8.曲泉  9.阴包  10.足五里  11.阴廉  12.急脉  13.章门  14.期门  (十三)督脉经穴  1.长强  2.腰俞  3.腰阳关  4.命门  5.悬枢  6.脊中  7.中枢  8.筋缩  9.至阳  10.灵台  11.神道  12.身柱  13.陶道  14.大椎  15.哑门  16.风府  17.脑户  18.强间  19.后顶  20.百会  21.前顶  22.囟会  23.上星  24.神庭  25.素髎  26.水沟  27.兑端  28.龈交  (十四)任脉经穴  1.会阴  2.曲骨  3.中极  4.关元  5.石门  6.气海  7.阴交  8.神阙  9.水分  10.下脘  11.建里  12.中脘  13.上脘  14.巨阙  15.鸠尾  16.中庭  17.膻中  18.玉堂  19.紫宫  20.华盖  21.璇玑  22.天突  23.廉泉  24.承浆  二、经外奇穴  (一)头颈部经外穴  1.四神聪  2.当阳  3.印堂  4.鱼腰  5.球后  6.上迎香  7.太阳  8.耳尖  9.翳明  10.内迎香  11.聚泉  12.海泉  13.金津  14.玉液  15.颈百劳  (二)胸腹部经外穴  子宫  (三)背腰部经外穴  1.定喘  2.夹脊  3.胃脘下俞  4.痞根  5.下极俞  6.十七椎  7.腰奇  8.腰眼  9.腰宜  (四)上肢部经外穴  1.肘尖  2.二白  3.中泉  4.中魁  5.大骨空  6.小骨空  7.腰痛点  8.外劳宫  9.八邪  10.四缝  11.十宣  (五)下肢部经外穴  1.髋骨  2.鹤顶  3.内膝眼  4.膝眼  5.阑尾  6.百虫窝  7.胆囊  8.外踝尖  9.内踝尖  10.八风  11.气端  12.独阴  三、穴位中的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  (三)络穴  (四)背俞穴  (五)募穴  (六)八会穴  (七)郄穴  (八)下合穴  (九)八脉交会穴  (十)交会穴  第四章 常见疾病及常见症状的治疗  一、内科疾病治疗  1.支气管炎  2.支气管哮喘  3.肺炎  4.急性胃炎  5.慢性胃炎  6.胃下垂  7.胃扩张  8.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9.胃酸过多  10.胃酸缺乏  11.急性胃肠炎  12.急性肠炎  13.慢性肠炎  14.肠痉挛  15.慢性肝炎  16.高血压  17.低血压  18.心律失常  1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0.风湿性心脏病  21.心脏神经官能症  22.无脉症  23.急性肾小球肾炎  24.肾盂肾炎  25.慢性肾小球肾炎  26.单纯性甲状腺肿  27.甲状腺功能亢进  28.贫血  29.三叉神经痛  30.中风后遗症  31.面肌痉挛  32.面神经麻痹  33.截瘫  34.多神经炎  35.癫痫  36.神经衰弱  37.肋间神经痛  38.精神分裂症  39.癔症  二、外科疾病治疗  1.丹毒  2.痈疽  3.瘰疬  4.疔疮  5.急性乳腺炎  6.胆石症  7.胆囊炎  8.胆道蛔虫症  9.阑尾炎  10.急性肠梗阻  11.急性胰腺炎  12.术后肠麻痹  13.膀胱炎  14.泌尿系结石  15.尿潴留  16.尿道炎  17.前列腺炎  18.脱肛  19.痔  20.颞颌关节炎  21.颈椎病  22.落枕  23.腕关节痛  24.足跟、足底痛  25.网球肘  26.肩周炎  27.腰椎间盘突出症  28.坐骨神经痛  29.腓肠肌痉挛  30.扭伤  3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2.破伤风  三、妇产科疾病治疗  1.闭经  2.月经过多  3.崩漏  4.痛经  5.白带  6.妊娠呕吐  7.胎位不正  8.滞产  9.产后血崩  10.胎盘滞留  11.引产  12.乳少  13.产后腹痛  14.盆腔炎  15.子宫脱垂  四、儿科疾病治疗  1.小儿营养不良  2.鹅口疮  3.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4.小儿惊风  5.小儿肠炎  6.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  五、五官科疾病治疗  1.角膜炎  2.上睑下垂  3.结膜炎  4.睑缘炎  5.冷泪  6.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  7.虹膜睫状体炎  8.青光眼  9.白内障  10.视网膜炎  11.近视  12.鼻炎、鼻窦炎  13.急性中耳炎  14.梅尼埃病(耳源性眩晕)  15.牙痛  16.急性扁桃体炎  17.梅核气  18.声带麻痹  六、皮肤科疾病治疗  1.痤疮  2.神经性皮炎  3.荨麻疹  4.湿疹  5.带状疱疹  6.银屑病  7.斑秃  8.皮肤瘙痒症  9.外阴瘙痒  七、传染病治疗  1.流行性感冒  2.腮腺炎  3.百日咳  4.疟疾  5.细菌性痢疾  6.病毒性肝炎  7.肺结核  八、急症治疗  1.休克  2.昏厥  3.昏迷脱证  4.昏迷闭证  5.中暑  6.溺水  7.晕车晕船  8.电击  9.食物中毒  10.一氧化碳中毒  九、常见症状的治疗  1.眩晕  2.耳鸣  3.头痛  4.耳聋  5.失眠  6.嗜睡  7.热证  8.无汗  9.多汗  10.咳嗽  11.失音  12.呃逆  13.消化不良  14.流涎  15.呕吐  16.泄泻  17.便秘  18.胃脘痛  19.腹痛  20.黄疸  21.消渴  22.胁痛  23.胸痹  24.惊悸  25.咯血  26.呕血  27.尿血  28.痹证  29.痿病  30.腰痛  31.水肿  32.淋证  33.癃闭  34.遗尿  35.遗精  36.阳痿  附录  十四经脉穴位主治分部示意图  一、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头颅侧面图)  二、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躯干正面图)  三、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躯干背面图)  四、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躯干侧面图)  五、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上肢内侧部)  六、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上肢外侧部)  七、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下肢后面部)  八、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下肢前面部)  九、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下肢内侧部)  十、十四经脉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下肢外侧部)  穴名拼音索引

封面

针灸入门歌诀

书名:针灸入门歌诀

作者:张大伟,李军华主编

页数:11,229页

定价:¥46.0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34978524

PDF电子书大小:10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