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庸.大学

节选

[

  《论语·中庸·大学》:  学什么,怎样学  学习可以使人成长,使人进步,使人快乐,使人睿智,使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关于学习的意义,谁都能说上一箩筐,也就不必再赘述了。倒是那学什么、怎么学的大深意,却是很有必要说上一说的。  “学而时习之”**个“学”指的是学习。那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学问。许多人把学问当作知识,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大千世界,知识海量,如果把学问当做作知识,那恐怕一辈子什么都不用干了,只做学生就够了。尽管哲人说,学无止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但也要有选择地学。细读《论语》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所说的“学问”既不是指文学水平的高超,也不是指知识渊博,而是指做人做事的学问——做人到位,做事正确。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更点明个中意味,指出此节所述是人的“人道之门,积德之基”。  他强调的其实是“学”之后的“行”。一门心思只学知识,而不想着如何让学到的知识先服务于自己,后服务于社会,造就出的无疑会是一些“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百无一用的书生,如何行?无非是在正确知识引领下,更好地做人,更好地做事。有些人满腹才学,却尽做祸国殃民之事,一样是“无学”之徒,譬如秦桧、严嵩等人。有些人,虽然读的书不多,知识也不够丰富,但做人有担当,做事有主见、重大义,这样的人就是有大学问的人。  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斋里形成的,也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做事、交友、为政、经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养成的。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学问的获得,既需要上述的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反思,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足,提高修养。这种人格的培养,是一种行为的习得。没有持之以恒的反复磨砺,是很难形成的。  进德修身,通常而言,是与自己的不良习气作斗争,是痛苦的事情,但是在孔子看来却充满了“悦”和“乐”,有着无限的乐趣——因为个人修养的提高乃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是运用自己的心灵对自然和社会规律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快乐。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中,不仅能培植人格,更能增长智慧,这种成长的幸福感是难以言说的。孔子的心态和气度真是非凡博大啊!  其实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或有体会,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或者掌握了一种高效做事的方法,这个时候,简直是快乐莫名的。  ……

]

内容简介

[

本书通过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次地向读者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增加了注释、译文等辅助性项目,为读者扫除字、词、句等阅读障碍,使几千年前的经典浅显易解。近一千幅精美图片。包括人物画像、情景示意图等,原汁原味地再现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全方位地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

]

封面

论语.中庸.大学

书名:论语.中庸.大学

作者:思履

页数:682

定价:¥39.8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48050667

PDF电子书大小:7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