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经史子集中国学

节选

[

  《经史子集中国学/国学微读》:  六部从隋朝开始设立的国家机关下属有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比附《周礼》的六官。各部长官称尚书,副为侍郎,六部各下设四司,合共二十四司,各司之长为郎中,副为员外郎,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主要分工如下: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被称为天官。  户部:掌管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  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宫内红白事、祭祀学校、科举考试、接待外宾等事务。  兵部:掌管武将选用、军队训练、兵籍、军械、军令等。  刑部:掌管法律、刑狱事务。  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以及贵族的生活用品等等。  军机处清代为加强君主专制,于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没有专官,军机大臣没有品级,没有决策权,只是皇权的执行机关,这一重大改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三公周朝辅佐天子的执政大臣称“公”,西汉古文经学研究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今文经学研究者以司徒、司马、司空为三公。绥和元年(前8),皇室置三公官,以丞相、大司空、大司马为三公。东汉末罢三公。魏初重置,仅为虚衔,唐宋均同。北宋政和二年(1112),改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元明清沿袭,后世用三公泛指朝中高官。  九卿“九卿”是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汉书·百官公卿表》称西周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卿与三少(少师、少傅、少保),合为九卿。东汉时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九卿职能近于后世六部尚书。魏晋以后,九卿制度逐渐被六部制度取代,九卿多为虚衔。  三司古代职官制度中三司合称众多。东汉有三司,即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唐代重要刑狱案件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派官员会审,合称三司。五代、北宋的三司指盐铁、户部、度支,其长官称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之事。明代的三司即指各省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清末三司指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以及提学使司。  五侯五侯是我国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爵位制度,天子以下,公爵*大,侯爵其次,伯爵再次,子爵复次,男爵*小。  九伯九州是中围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据《尚书·禹贡》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各州的长官叫方伯,九伯原来就是上古九州的方伯,后泛指地方长官。  二府二府原为丞相、御史的合称,汉代以丞相、御史大夫的官署为二府。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高国务机关。  ……

]

内容简介

[

  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所带来的不只是满足物质欲望的需求,同时也酝酿着社会对精神文化的渴求。经济腾飞、国力增强的成功,多少找回点国人对民族文化的信心,教育水平的提高更为传统文化的普及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国学热”顺理成章地在世纪之交成为文化市场的时尚。从大学讲堂到民间书院,从经院学术到大众传媒,国学忽然成了全社会关注的对象。大学纷纷成立国学院,出版社推出各种高头讲章,电视台也开办各类国学知识讲坛,一时间国学不可谓不热!但遗憾的是,这热潮并未能让国学得到很好的普及和承传,甚至国学作为知识的基本属性在社会上下也不曾达成一致的认识。一个有象征意味同时也颇具反讽效果的事实是,国学将作为一级学科设立,而且被归入历史类。让我迷惑的是,它下设的国史(中国史)、国文(中国语言文学)原本就是一级学科,不知将如何自处;更不知道将来顶着国学博士头衔求职的人,将如何回答考官“你学的是什么专业”的问询?当他们说明自己的专业范围时,考官定会惊讶:你说你获得的是“文科博士”或“人文学博士”吗?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学位。曾有日本书法家在欧洲开展览,当被问及书写字体何以像汉字时,此君回答那是亚洲字。识者哂道,从来没有以洲际命名的文字。同理,也从来没有以跨知识领域命名的学位。

]

目录

编写说明经类五经篇四书篇小学篇史类史志政令篇时令地理篇职官篇目录金石篇子类百家篇天文术数篇艺术篇谱录篇类书篇释道篇集类楚辞和文集篇诗文评篇词曲戏篇小说篇杂类

封面

新书-- 经史子集中国学

书名:新书– 经史子集中国学

作者:李桃

页数:175

定价:¥38.0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50626591

PDF电子书大小:4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