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研究

本书特色

[

现阶段,空间正在超越时间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中国正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是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城市化深度不足与城市蔓延问题已然出现和发展,城市空间的公平与公正问题不断凸显。本书以中国城市化为背景,从探讨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空间共性问题开始,分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内在机理与外在途径,探析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与城市空间极化的经济与制度成因,实证分析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状况,研究中国城市空间问题的实质及其影响。为实现中国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理想的都市圈与城市空间形态是有机集中与有机分散的,形成大集中与小分散的空间结构。应当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与尺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内生化,改革中国相关制度,推进深度城市化,才能使得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空间生产保持对称状态,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城市空间正义。

]

内容简介

[

现阶段, 空间正在超越时间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在过去, 时间曾经是主导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过程、生产率与资本循环等无不与时间相关联, 而空间居于次要地位。然而时至今日, 空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得重要。空间作用加强已对人们的居住、交通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中国正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 城市化进程波澜壮阔, 是影响我国乃至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事件。

]

作者简介

[

陈建华,1974年3月出生,福建莆田人,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2月-8月和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选2014年上海社科院创新人才和2016年上海浦江人才计划,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已出版《信息化、产业发展和城市空间响应》(2010)专著一部,先后在《学术月刊》、《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获《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0CJL050)和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上海郊区新城开发模式与运作机制研究》(2008BCK002)研究,中标多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课题。

]

目录

目 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特色、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二章 加速城市化时期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空间问题
**节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城市空间的要求
第二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空间呈现的共性问题
第三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空间问题的实质与负面影响
第三章 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空间生产与城市蔓延形成机理
**节 城市化发展阶段与城市空间生产的资本理论分析
第二节 我国城市空间生产的政治属性与资本逻辑
第三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形成机理
第四章 我国三大都市圈首位城市的空间极化
**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首位城市的空间发展特征
第二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首位城市空间极化的经济成因
第三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首位城市空间极化的形成机理
第五章 国外经验借鉴——美国城市蔓延问题研究
**节 美国城市蔓延的原因与形成机理
第二节 经济信息化和美国城市空间新发展
第三节 美国城市蔓延的状况
第四节 美国城市蔓延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第五节 美国城市蔓延的治理对策
四、生态城市
第六章 控制城市蔓延的郊区新城建设——以上海市为例
**节 上海城市郊区化与郊区新城的规划历程
第二节 上海建设郊区新城的方式与绩效
下篇 实证研究
第七章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城市蔓延实证分析
**节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概况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城市蔓延的测度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具体成因分析
第八章 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蔓延实证研究
**节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概况
第二节 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蔓延的测度
第三节 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具体原因分析
第九章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城市蔓延实证分析
**节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概况
第二节 珠三角都市圈城市蔓延的测度
第三节 珠三角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具体原因分析
第十章 从空间生产到空间正义
**节 实证分析的结论
第二节 促进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与空间正义的指导原则
第三节 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的建构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封面

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研究

书名: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研究

作者:陈建华著

页数:360页

定价:¥98.0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52021110

PDF电子书大小:6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