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伯恩博物志

节选

[

    **封  塞尔伯恩教区位于北纬51度、伦敦西南约50英里处,坐落在汉普希尔郡*东端,与萨塞克斯郡接壤,距萨里郡不远,几乎处在奥尔顿和彼得斯菲尔德两镇的正中间。塞尔伯恩面积辽阔,并与另外十二个教区接壤,其中包括萨塞克斯郡的特罗顿和罗盖特。由南至西,这十二个教区依次为:埃姆肖特、牛顿·瓦朗斯、法灵登、哈特利·莫德维、大沃德勒哈姆、金斯利、海德利、博拉姆肖特、特罗顿、罗盖特、利斯及格雷特姆。塞尔伯恩教区的土壤复杂多样,堪比该地的风景和地形。教区西南是一片广阔的白垩质山地,高出整个村庄300英尺,包括一片可供牧羊的山坡,一片高耸的树林和一片垂在悬崖边、被称为垂林的带状树林。山地上的树木是清一色的山毛榉。无论从光滑的树皮、润泽的枝叶,还是从随风摇曳的枝条考虑,山毛榉都称得上*讨人喜爱的树木。那片可供牧羊的山坡位于山地边缘,往下逐渐变为坦荡的平原。整个山坡长约一英里,宽约半英里,风景如画,犹如一座美丽的公园。站在山坡上,居高临下,各种景色应有尽有,美不胜收:丘陵、山谷、林地、荒野、水流;极目远眺,东南面和东面是连绵起伏的萨塞克斯冈,临近吉尔福德镇的是吉尔德冈,东北面则是围绕多金镇的多金冈和萨里郡的拉伊盖特冈。这些山岗与奥尔顿和法纳姆两镇外的村野连成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幅宏伟壮阔的风景画。  塞尔伯恩就位于山坡脚下,与上方高地相距不远。村里只有一条蜿蜒的街道,长约0.75英里。那条街道与垂林平行,嵌在树荫遮蔽的山谷中。村舍和山坡之间隔着一片适宜种植小麦的黏土地。村舍散落在一片陡峭的白色毛石地上。从外观上看,那些毛石与白垩相差无几,但似乎又与其截然不同,因为毛石受得住高温。不过,它们还是保留了几分类似白垩的特性。这点显而易见,因为山毛榉覆盖了整片毛石地,直至尽头。而且,一如白垩土上的山毛榉,那片毛石地上的山毛榉也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村中,以街道为界,两边的土壤截然不同。西南面是极其贫瘠的黏土,需要多年劳作,才能使之变得肥沃。东北面分布着许多园圃,园圃背后又有小围场。园圃和围场里的土壤称为”黑白垩土”,施足了动植物肥料,温暖呈沙状,适宜种植早熟作物。这儿可能就是村庄的原址,否则,树林和灌木丛,可能就会延伸到对面山坡了。  整个村庄呈东南-西北走向,两头各有一处泉眼:西北那头的经常干涸,但东南那头的常年流淌不息,绝少受旱涝影响,称为”井源”。这眼泉水源自与诺尔山相连的某处高地。诺尔山是座白垩质大山,如岬角般突出,非常雄伟,并因为是两条河的源头所在而闻名遐迩。那两条河*终注入不同的大海:一条向南延伸,成为阿伦河的支流–阿伦河流经阿伦德尔镇,*终汇入英吉利海峡;另一条向北延伸,即塞尔伯恩河。塞尔伯恩河在海德利汇入黑冈河,黑冈河在蒂尔福德桥与奥尔顿和法纳姆河交汇,形成韦河。韦河河道宽阔,到戈德尔明镇段,便可通船。而且,从此镇起,韦河会流经吉尔福德镇,并在韦桥处汇入泰晤士河,*终于诺尔注入日耳曼海。  村里的水井,平均深度为63。达到此深度的井,便绝少枯竭。井水清澈、甘洌,喝过的人无不称赞。不过,这种水不易打出肥皂泡。  由西北至东,分布着许多围场。围场里的土壤称为”白白垩土”,是一种磨石或毛石。一旦裸露在外,遭受霜冻或雨水,这种石头就会碎烂,变为自身的肥料。  沿东北方向继续往前,是一片白土地,比村庄低一个阶梯。那片白土既非白垩,也非黏土,既不适宜牧羊,也不适宜耕种,但非常适宜种植啤酒花。啤酒花的根能深深地扎入毛石地,茎秆可以做柴火。  沿东北方向再往前,是黏土和沙土的交界地带。那里的土壤湿润、多沙,非常肥沃,以出产木材著称。但众所周知,那种沙壤土不适合修路。坦普尔和布莱克穆尔出产的橡木深受木材商青睐,用于建造军舰。相反,毛石地上的树木虽然长得很大,却非常脆,锯的时候经常碎裂,木匠们称之为”脆皮”。从那片沙壤土过去,直到沃尔默皇家猎场,都是贫瘠的沙地。如果不借助石灰和芜菁,那里几乎无法种植任何东西。

]

本书特色

[

  ◆塞尔伯恩是伦敦西南的一个小村庄,也是自然爱好者的朝圣地。怀特用质朴、率性的书信文体,描绘了乡野数千种草木鸟兽。
  ◆英语世界印刷频率第四,至今发行300多个版本,被誉为生态文学圣经、非虚构百佳经典、改变世界的10本书之一。
  ◆达尔文16岁生日时从舅舅处得到一本《塞尔伯恩博物志》,从此成为他的枕边书,本人更是专门到访塞尔伯恩,探寻启蒙先师的生活印记。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多次提及怀特及其著作《塞尔伯恩博物志》。
  ◆从怀特那里,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现代人可以逐渐领悟到怎样在人类和自然之间形成一种共有的宽容,怎样在热爱自然与享受都市生活中找到一种平衡。–中国自然文学倡导者程虹
  ◆爱自然,观察自然,是人人都能的。在这一点上,每个人都能从怀特身上受益。我们的目标,应是把自己塑造为立体的人,使自己有圆满、协和、博大的人性。我们都不愿做”扁平人”……请以怀特的率真、无成见的眼神,去直接观察自然吧!–《塞尔伯恩博物志》编者艾伦
  ◆”那时候的时间,还不是金钱,而是享受、修养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本版译自1788年企鹅经典版,收录1911年麦克米伦版24幅珍贵彩色插图。国外有不少藏书爱好者热衷于收集《塞尔伯恩博物志》的各个版本,特别是带插图的,因此老版珍本大都非常抢手。这本书里收录的插图就来自麦克米伦出版社的古董书。
  ◆收录”博物学家日历”、”博物志片段”和”气象观测”等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怀特风趣又严谨的观察记录方式。
  ◆封面插画由INS上超火的布拉格人气插画师SvetlanaMakarenko精心绘制。

]

内容简介

[

    塞尔伯恩是位于英国伦敦西南50英里的一个小村庄,也是作者怀特的家乡。怀特爱好自然,喜欢观察生物动态,时常与远在伦敦的两位同样从事博物学研究的朋友通信、交流观察所得,《塞尔伯恩博物志》便是在这些书信集的基础上成书的。  怀特以闲适的心态、严谨的科学态度,描绘了英伦乡野的自然风物,观察记录了塞尔伯恩的鸟兽草木。他质朴、率性的行文,将塞尔伯恩描绘得宛如画卷,同时展现了18世纪的英国乡野生活,充满了牧歌般的趣味。  这部著作两百多年来流传不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的观察方法、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探求真理的过程,不仅启发了达尔文、穆勒等博物学家,也将观察自然上升到了美学和哲学高度,影响了颇多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家,如华兹华斯、伍尔夫和勃朗特姐妹等,具有普遍而永恒的科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

作者简介

[

    吉尔伯特·怀特(1720.7.18-1793.6.26)  博物学家,鸟类学者  1720年7月出生于英国塞尔伯恩  1739年进入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离校后环游英国近15年,后回塞尔伯恩担任副牧师  1751年开始记录”花园历”和”博物学家日历”  1789年出版《塞尔伯恩博物志》  1793年6月去世  译者:  梅静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从译十年,善于揣摩文字,重现原作神韵。译有《鹿苑长春》《柳林风声》《布谷鸟的呼唤》等四十余部作品。

]

目录

    **卷致托马斯·彭南特的信001  第二卷致戴恩斯·巴林顿的信126  附录1:博物志片段314  附录2:气象观测348  附录3:一位博物学家的日历360  编校注释390

封面

塞尔伯恩博物志

书名:塞尔伯恩博物志

作者:吉尔伯特·怀特

页数:0

定价:¥68.0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53516141

PDF电子书大小:15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