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研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及团部旧址保护设计实践

节选

[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研究》:  1.2.2 独特性  革命遗址具备“独特性”和“唯一性”。首先,革命遗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因建立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领袖人物旧居、革命根据地等),是我国特有的“文物”。其次,每一处革命遗址所包含的革命事件、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内容都有所不同。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单独的个体,但对于中国革命遗址保护发展事业而言,它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1.2.3 非再生性  革命遗址是红色文化及革命精神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的前提。革命遗址经过革命历史的筛选,是一种针对其本体而言只能保护而非开发的非再生性资源。革命遗址的非再生性要求对其保护设计方面进行相关立法制度体系的构建,从而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合理适度利用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展相关保护事业。1.3革命遗址的社会功能革命遗址的社会功能包括叙事功能、传承功能、教育功能和体验功能。对革命遗址的社会功能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清晰认识其发展方向,从而作出科学的发展规划,有利于开展革命遗址的合理适度利用事业。  1.3.1 鉴史叙事  革命遗址反映的是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已经发生的、既定的客观事实,是革命历史的产物、革命精神的体现、红色文化及传承与传播的首要依据。革命遗址以物质形态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历程,蕴含了大量的革命历史信息。通过对革命遗址的深入研究和勘察,能够回顾革命历史时期,成为科研和考证历史的重要依据。  1.3.2 文化传承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史时期产生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和革命内涵,以不同的形式遗存至今,是当代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指导着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方向。革命遗址是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取得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历史见证,承载了丰富而厚重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是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1.3.3 思想教育  红色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遗址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具备浓厚的文化教育功能。革命遗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丰富了广大青年的爱国情操,使其在思想上作出科学正确导向,其中所蕴涵的强大感染力对我国各个社会阶层都具备现实的教育意义,是开展先进文化教育的一部生动而形象的教科书。  1.3.4 旅游经济功能  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文化工程和政治工程,能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1]。这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第二,红色旅游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逐年增长,我国人民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

]

内容简介

[

  革命遗址保护是“存史、资政、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依据作者长期从事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经验,《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研究》的目标如下:从遗址保护原则与方法、遗址管理等多层面完善革命遗址保护工作;建立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理论框架,提出保护管理的对策。研究对象为:在中央苏区范围内,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产生的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包括党的重要机构旧址以及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活动地;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或墓地;重要事件、重大战役战斗遗址等。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对比和总结,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还存在概念、价值类型不足,没有合理区分物质形态,以及评价标准不系统等问题。由于红色革命遗址价值资源评估的缺失及其价值无法获得足够的尊重和认同,许多红色革命遗址遭到破坏,丧失了多元价值。而价值的尊重与认同是保护的首要与核心,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重心就在于保护其价值资源。在社会新常态的背景下,保护工作应以价值尊重与认同为基础,在保护规划中深入分析、全面挖掘遗产的价值构成,根据其价值的不同维度的分析,审视与构建适宜的评价体系并开展分类保护,以此有效地指导我国红色革命遗址的发展与保护事业。  同时,从设计学的视角来看待革命遗址保护设计法规及管理制度,就现实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提出系统性的理论建议,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之路。由于欧洲在历史遗址保护设计、管理与利用等方面效果显著,且区域内各国已经探索出符合自身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历史遗址保护设计体系与管理制度,因此我们可以在系统分析欧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现状,以分析革命遗址保护设计法规与具体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保护法规的特色与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进行梳理,并指出革命遗址保护设计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同时,对欧洲历史遗址保护理论与方法系统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我国建设符合国情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设计法规体系理论框架、保护设计原则以及社会化管理制度起到借鉴作用。

]

作者简介

[

  卢世主,江西师范大学教授,200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系,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造物艺术、环境设计及理论。近年来在《文艺研究》《民族艺术》等期刊发表设计学研究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科学等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设计完成《吉安钓源古村保护规划》《江西省林区村镇体系与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项目;曾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优秀教材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

目录

绪论第1章 红色革命遗址相关概述1.1 革命遗址的概念1.2 革命遗址的社会属性1.3 革命遗址的社会功能1.4 革命遗址与文物的关系1.5 革命遗址价值评价因子选取原则1.6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设计法规历程回顾1.7 现行红色革命遗址保护设计相关法规1.8 现行革命遗址保护设计相关法规的特色与现实意义第2章 **军**师师部和团部旧址现状分析2.1 **军**师师部和团部旧址物质现状2.2 旧址价值分析2.3 旧址现行价值评价办法2.4 旧址现行保护设计所依据的法规2.5 旧址现行管理办法概述第3章 **军**师师部和团部旧址问题分析3.1 价值认同的问题3.2 价值尊重的问题3.3 价值评价体系中的问题3.4 欧洲遗址保护设计法规体系及启示3.5 旧址现行保护设计法规制度的缺陷分析第4章 基于价值评估的保护设计4.1 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4.2 保护设计4.3 视觉设计管理第5章 完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设计法规若干建议5.1 完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设计的法规体系5.2 健全高度社会化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设计管理制度5.3 以法律的形式规范革命遗址管理利用行为结语参考文献附录

封面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研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及团部旧址保护设计实践

书名: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研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及团部旧址保护设计实践

作者:卢世主

页数:193

定价:¥48.0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58019944

PDF电子书大小:9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