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银行危机研究-历史与教训

节选

[

《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银行危机研究:历史与教训》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本部分涵盖了**章至第四章。首先概括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这次银行危机,探讨了经济与金融市场环境、立法发展、地区与部门衰退、宽限处理等内容。其次,从《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正式监管宽限、扩展的权利、危机之后的立法等方面分析了银行立法与管制。再次,从商业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繁荣与萧条、变化的担保标准等方面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房地产开发与银行危机。*后探讨了储贷危机与银行业之关系,内容涉及联邦管理机构与环境、政府放松监管、储贷行业引起的竞争问题等。

]

相关资料

[

插图:无论如何,大银行显示出了明显的弱势,在1980年,资产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股本占资产比率要远远低于小银行,而且也远远低于90年代初大银行的水平。有关上市大银行的市场数据表明,投资者对这些银行的兴趣下降了。根据标准普尔(S&P)500市盈率指数,货币中心银行(money-center banks)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市盈率是呈下降趋势的,虽然相对于地区性银行来说这种下降并不十分突出。70年代末80年代初25家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的资本市场价值相对于账面价值(book value)减少了,甚至低于账面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说,大银行所具有的特许权价值不断降低。在1980年大小银行之间经营上的差别并不令人意外。当时,由于对设立分行的限制和对存款利率的控制,许多小银行是在一个受保护的市场中经营的。因此,它们较迟受到诸如不断加剧的竞争和不断增加的市场变化这样的外界力量的影响。当然,在80年代,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比率都降低了并且具有更高的风险。在贷款损耗明显增加的同时,赢利不但下降且更加不稳定。②大银行为了增加利润不得不承受更大的风险,这可以从这些银行的贷款和资本性租赁占总资产的比重急剧上升中反映出来。相反,权益占资产比重在这段时间也增加了,尤其是大银行。这反映了银行准备金也在增加,或者市场对银行业的紧张局面的关注。

]

本书特色

[

《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银行危机研究:历史与教训》是厦门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文库。

]

作者简介

[

朱崇实,男,1954年生,福建建瓯人。现为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厦门市社科联主席等职。1985年至1990年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国际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作为富布赖特学者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哈佛法学院访问、进修。已在《经济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现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个人独著1部,主编教材或专著十余部。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6项课题。科研成果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和“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威果奖”等。刘志云,男。1977年生。江西瑞金人。现为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9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学院,获博士学位。2006年被破格聘为副教授,2008年被破格聘为教授,担任副教授期间被破格聘为博土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交叉问题,国际公法与国际经济法、金融法与投资法等。至今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杂志以中英文发表法学论文11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3部。代表性作品有:《当代国际法的发展一种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的分析》(法律出版社2010年出版);《现代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国际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原理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先后入选“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术兼职: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编委;《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特约审稿专家。

]

目录

译者序前言致谢关于研究的机构和数据的提示**章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银行危机——概述和提示引言**节 80年代银行倒闭数量的增长:经济、法律及行政监管背景一、经济与金融市场环境二、20世纪80年代前夕的银行状况三、立法发展四、管制五、银行破产的地理分布模式六、地区与部门衰退七、在地区和部门衰退中的银行经营八、欺诈和金融不当行为九、导致银行破产的要素:结论第二节 从80年代的经验中抽取出的管制和监管的问题一、存款保险(deposit insurance)的作用二、针对大银行的措施三、宽限处理(forbearance)的使用四、“及时矫正措施”的影响五、监管工具的效力:检查与强制措施六、监管工具的效果:非现场监管第三节尚未解决的问题一、大银行治理:系统风险和市场规则二、识别和评估风险的现行系统的准确性结论第二章 银行立法与管制引言**节 1980-1991年的立法一、撤销管制:《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和《1981年加恩-圣-加曼存款机构法案》二、1982-1986年的立法僵局三、《1987年银行公平竞争法》(The Competitive Equality Banking Act of 1987)四、《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form Recovery, and Enforcement Act of 1989)五、《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促进法案》(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1991)第二节 管制一、准入二、资本充足三、正式的监管宽限四、经纪存款五、扩展的权利第三节 危机之后:1992-1994年的立法结论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商业房地产与银行危机引言**节 商业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固有风险第二节 主要税收立法的影响第三节 繁荣与萧条:商业房地产开发供需与资产价格之趋势第四节 银行的参与第五节 贷款担保标准第六节 评估者的角色与随之而生的变革第七节 商业房地产开发借贷与银行倒闭结论附录 主要税收立法效果之阐述第四章 储贷危机及其与银行业的关系引言**节 S&L1980-1982第二节 联邦管理结构和监管环境第三节 在早期危机中政府的反应:放松监管第四节 放松监管后的发展第五节 对银行业的竞争效应第六节 危机的解决结论第五章 欠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引言**节 危机根源(1973-1978年)第二节 危机的序幕(1979-1982年)第三节 危机爆发(1982年8月)第四节 危机的解决(1983-1989年)结论第六章 互助储蓄银行危机引言**节 背景第二节 70年代经济和立法的发展第三节 FDIC的反应第四节 互助储蓄银行的倒闭(1981-1982年)第五节 净值证书(NWC)计划和自愿合并计划结论第七章 伊利诺伊大陆银行与“太大而不能倒”引言**节 截至1981年大陆银行的蓬勃发展第二节 宾州广场银行事件以后第三节 银行的挤兑与政府的援助第四节 政策方面的启示:监管第五节 政策含义:“太大而不能倒”第六节 太大而不能倒——大陆事件之后的讨论结论附录第八章 20世纪80年代的银行业与农业问题引言**节 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的农业循环第二节 预测的可靠性第三节 农业贷款的非银行来源第四节 农业问题对银行的影响第五节 农业银行数据的分析结论第九章 西南地区的银行业问题引言**节 能源与西南地区经济:繁荣与衰退第二节 西南地区房地产市场第三节 农业问题第四节 得克萨斯州的繁荣与衰退第五节 路易斯安那州与俄克拉何马州的繁荣与衰退第六节 西南地区的银行业运营环境第七节 经济状况对西南地区银行的影响第八节 西南地区的银行倒闭状况第九节 宾州广场银行(Penn Square Bank)及米德兰**国民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 of Midland)的倒闭第十节 有关西南地区银行经营状况的数据结论第十章 东北地区的银行业问题第十一章 加利福尼亚的银行业问题第十二章 银行检查和强制执行第十三章 非现声监管体系

封面

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银行危机研究-历史与教训

书名: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银行危机研究-历史与教训

作者:朱崇实

页数:560页

定价:¥58.0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61535349

PDF电子书大小:6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