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及其规则研究语言学进路

本书特色

[

  本书运用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理论、方法对传闻及其规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具有方法论价值。针对传闻规则的存废之争进行深层次理论基础的重建;论证“传闻”排除的根本原因;运用论元角色理论对“传闻”的主要论元进行语义分析,确定传闻概念的核心要素,并对“主张”与“陈述”、“意图”、“交际意图”、“信念”和“未申明之信念”等概念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所主张事项之真实性”与“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主张性行为”与“非主张性行为”以及传闻性用途与非传闻性用途进行鉴别;对繁杂的传闻例外进行统一解释。*后,本书在对各国传闻定义进行分析及借鉴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立法建议。 

]

作者简介

[

  邹玉华 语言学博士、法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语言与证据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人大法工委立法用语规范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等。致力于语言学与法学交叉研究,特别关注法律语言学、语言哲学以及语义分析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项目6项。受全国人大法工委之委托,为《立法法》、《民事诉讼法》等近20部法律草案提供审读修改建议。

]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iii**章 绪论 1**节 选题背景 1一、中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 1二、证人出庭与传闻规则 2三、传闻规则与审判方式改革 4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6一、国外研究现状 8(一)早期研究 8(二)近期研究 10二、国内研究现状 16三、研究述评 20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 22一、目标 22二、意义 23(一)理论意义 23(二)方法论意义 24(三)实践意义 25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28一、研究思路 28二、研究途径 28三、研究方法 29(一)理论分析方法 29(二)语义分析法 29(三)比较分析方法 30四、创新之处 30(一)理论创新 30(二)方法创新 30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言语交际 32**节 传闻规则的理论基础 32一、证据法学的认识论基础 32二、语言论在认识论中的作用 35(一)哲学的语言论转向 35(二)语言论在认识论中的作用 38三、传闻规则的理论基础 42第二节 言语交际基本形态 45一、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 45二、言语交际基本形态 47三、言语交际要素 47四、会话交际特征 50(一)多维立体性 50(二)双向互动性 51(三)即时性 52第三节 言语交际与直接言词原则 53一、言语交际与话语表达和理解的准确性 53二、非言语行为与态度和情感信息 53三、会话交际与诚实性和准确性检验 55(一)非言语行为与诚实性检验 55(二)话语与诚实性和准确性检验 56四、交叉询问与诚实性和准确性检验 59五、直接言词原则与言语交际基本形态 62第三章 传闻排除规则与言语交际 65**节 传闻的形成与言语交际 65一、传闻的转述性 65(一)传闻与原始语境 65(二)传闻的转述性 67二、话语本身的缺陷 67(一)格尔布内尔循环式交际模型 67(二)感知 68(三)记忆 69(四)形成陈述与表达 69(五)诚实性 70(六)信息差 71三、转述的缺陷 72(一)转述与格尔布内尔循环式交际模型 72(二)转述的不可靠性 72四、传闻的危险性 75(一)传闻不能消除原始陈述的缺陷 75(二)转述的不可靠性更大 76第二节 促进事实真相的发现与传闻规则 77一、传闻规则与事实认定的准确性 77二、程序性价值与实质性价值 79第三节 传闻规则与直接言词原则 82一、规则与原则 82二、传闻规则与直接言词原则 83第四章 传闻定义 86**节 传闻定义 86一、传闻语义分析 86(一)动词的论元角色 86(二)言说动词论元结构 87(三)日常传闻语义表达式 89(四)传闻语义表达式 90二、各国传闻定义分析 91(一)美国 91(二)英国 94(三)日本 94(四)台湾地区 95(五)大陆 95三、主张的语义分析 96(一)日常主张 96(二)术语主张 97四、多重传闻 98(一)一重传闻 98(二)双重传闻 99(三)三重传闻 99第二节 言语行为理论与非传闻性陈述 99一、言语行为理论 99二、所主张事项之真实性 101(一)主张事项 101(二)以言指事与所主张事项之真实性 102三、非传闻性陈述与非传闻性用途 103(一)以言行事与非传闻性用途 103(二)以言成事与非传闻性用途 104(三)非传闻性用途鉴别 105第三节 非言语行为与主张性行为及非主张性行为 107一、行为与意图 107(一)行为与意图 107(二)意图与交际意图 108(三)交际意图与施事行为 108(四)交际意图与间接言语行为 109二、意图与主张 109(一)传达行为和非传达行为 109(二)主张与意图及交际意图 110(三)意图与主张鉴别 110三、主张性非言语行为与非主张性行为 111(一)主张性非言语行为 111(二)非主张性行为 112第四节 主张与会话含义 113一、会话含义理论 113(一)非自然意义理论 113(二)合作原则 114(三)会话含义推导 115二、主张与字面意义及会话含义 116(一)意义与含义 116(二)主张与字面意义 116(三)主张与会话含义 116三、主张与信念及未申明之信念 118(一)主张与信念 118(二)主张与未申明之信念 118第五章 传闻例外 121**节 传闻例外的可采性 121一、例外和传闻例外 121二、传闻例外的可采性 121三、言语交际要素与可靠性 123(一)言语交际要素的可靠性 123(二)交际要素可靠性分类 125第二节 传闻例外的类型 129一、陈述人被豁免 129(一)证人的先前陈述 130(二)对方当事人的自认 131二、陈述人不必出庭 132(一)即时感觉印象 133(二)激奋话语 134(三)心态宣誓 135(四)为医学诊断目的所作陈述 136(五)对过去回忆的记录 136(六)商业档案 137(七)公共记录和报告 137(八)人口统计记录 138(九)宗教组织的记录 138(十)结婚、洗礼或类似的证明书 138(十一)家庭记录 138(十二)影响财产利益的文件记录 139(十三)影响财产利益的文件中的陈述 139(十四)陈年文件中的陈述 139(十五)市场报告、商业出版物 139(十六)学术论文 140(十七)关于个人或家族史的声望 140(十八)关于边界或一般历史的声望 140(十九)品性方面的声望 140(二十)先前定罪的判决 140(二十一)关于个人、家族或一般历史、边界的判决 141三、陈述人不能出庭 141(一)先前证言 141(二)濒死心态下的陈述 142(三)不利陈述 142(四)个人或家族史的陈述 143(五)因恶行而失权 143四、剩余例外 143第六章 传闻规则立法建议 145**节 传闻定义 145一、现有立法评析 145二、立法建议 147第二节 传闻规则 148一、现有立法评析 148二、立法建议 148第三节 传闻例外 149一、现有立法评析 149二、立法建议 151(一)可靠性例外 152(二)必要性例外 153(三)其他例外 153第四节 立法规范 154参考文献 156附录 美、英、日、我国台湾地区传闻规则立法节录 165a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塑版)关于传闻规则的规定 165b 英国《刑事审判法》(2003年)关于传闻规则的规定 175c 日本《刑事诉讼法典》关于传闻规则的规定 185d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典》(2003)关于传闻规则的规定 187后 记 189附 记 190

封面

传闻及其规则研究语言学进路

书名:传闻及其规则研究语言学进路

作者:邹玉华

页数:368

定价:¥46.0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62065975

PDF电子书大小:5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