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文集

节选

[

  《心理学研究文集/《西南大学学报》建设丛书》:  社会变迁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变迁,而且也受到个人心理的影响,二者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建构的关系。人们会以自身的社会处境来进行社会公正与否的判断。由于低社会阶层占有的各类资源相对较少,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体验到的不公正感通常会更加强烈。同时,持续而强烈的不公正感会逐渐成为对世界的一种稳定认知和期望,因此低社会阶层的公正世界信念也相对较低。一项针对来自不同家庭社会阶层大学生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阶层,家庭社会阶层越高,其公正世界信念得分也越高,来自高低社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得分差异显著。  在资源分配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会有更强烈的不公正感和更低的公正世界信念,这似乎是一种符合逻辑的共识。但是研究者们也观察到了一些不同的现象,例如,在中国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客观阶层地位的高低与人们对宏观社会不平等的态度并不一致,部分阶层地位较低的人对社会不平等的态度反而比较温和。在公正世界信念研究中也有同样的发现,例如有实验研究发现遭遇或是见证不公正事件可能会使人们更加认同公正世界信念,从而抵御不公正所带来的威胁。Malahy等研究者将实验室中得出的结论拓展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他们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 cross-temporal investigation)分析了自1973年至2006年美国民众的公正世界信念随着收入差距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当社会收入差距增大时,民众的公正世界信念也随之上升。公正世界信念理论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不平等或者不公正会给人们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的可控制感带来威胁,这种威胁会激活人们对公正世界的需要,使得人们更加专注和认同公正世界信念,此时人们会通过各种策略来对不公正的现实进行同化,从而接受不公正现状。  简而言之,社会阶层与公正世界信念的相互作用可以概括为:所处的社会阶层决定公正世界信念水平,信念又影响个体应对不利处境的策略和行为,其结果是一部分个体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地位进入高阶层,而另一部分个体则通过对不平等现状进行合理化,从而接受现状。处境决定了信念,而信念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强化了阶层现状。因此,对于低社会阶层改变其社会地位而言,公正世界信念是一把双刃剑。  二、公正世界信念对低社会阶层改变不利地位的促进作用  公正世界信念理论的提出者Lerner认为,个体对长远目标的追求是公正世界信念存在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只要人们对未来进行投资,就必须考虑自己的付出能否获得回报,因此就需要相信世界是公正的。只有在公正的前提下,人们才会对未来充满信心,承诺为自己的长远目标投入时间和精力,并相信*终自己会得其所应得。  对成人而言,追求学业和职业目标是生活的主题。为了追求并实现长远目标,人们不仅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面对挫败,坚持不懈,同时人们还需要抵制眼前的各种诱惑,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而牺牲眼前的利益或享乐。此时这个世界是否公正、付出是否能得到预期的回报就成为人们追求某一长远目标时考量的重点。Hafer等人开展的两项研究.表明,在公正世界信念受到无辜受害者威胁时,那些在未来定向上得分更高的被试或是正在考虑其未来目标的被试,更倾向于责怪受害者。当人们关注未来时,似乎更需要相信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因此要把不公正受害者的遭遇归因为受害者自身的责任,以维护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公正的世界对于那些社会处境不利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相对于处境有利的群体,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成为各种不公正的受害者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他们在对未来进行投资时会更多地考虑公正因素,它意味着个体是否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Laurin等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低社会阶层中那些公正世界信念更强的人更愿意为长远目标付出时间和精力,在遇到挫折时选择坚持的可能性更大,而在高阶层中,则没有体现出公正世界信念促进长远目标追求的这一功能。究竟是“人穷志短”还是“人穷志不短”?一个重要的差异可能就源自处于劣势中的个体对这个世界是否公正的信念不同。  ……

]

内容简介

[

本书分人格心理、时间心理研究和发展心理研究。内容包括: 压力、应对与幸福进取者 ; 人格变迁和变迁人格: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 ; 中国人身体自我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等。

]

目录

上篇:人格心理、时间心理研究压力、应对与幸福进取者/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王登峰,黄希庭小我争(护)面子与大我争面子导向之关系的探讨/王轶楠,杨中芳道德人格: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郭本禹,王云强人格变迁和变迁人格: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杨宜音中国人身体自我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陈红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概念和评估方法/杨帅,黄希庭,李琼,苏丹,崔爱善心理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林崇德时间与幸福的关系:基于跟金钱与幸福关系的比较/李继波,黄希庭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罗跃嘉,李万清,彭家欣,刘超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历史、模型及展望/陈巍,潘威,黄家裕公正世界信念对低社会阶层的双重作用/郭永玉,周春燕职场欺负行为研究中的文化差异性——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付美云,马华维,乐国安阿斯珀格氏综合征儿童的特征和教育前景/高定国,崔吉芳,邹小兵身份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吴小勇,黄希庭,毕重增,苟娜西方的自主与中国的自立:概念比较/夏凌翔,黄希庭,吴波人格特质词汇学的美学审视/赵伶俐时间维度上的自我评价/石伟,黄岗价值观的新课题:文化变迁中的西南民族价值传承研究/郑涌下篇:发展心理研究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关系的发展研究/李红,李一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张大均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研究模式及其发展趋势/乐国安,纪海英英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启示/滕丽新,黄希庭,陈本友亲子谈话和儿童心理理论获得与发展的关系/苏彦捷,覃婷立当代大学生自强意识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郑剑虹,黄希庭小学教师关于理想学生形象的内隐观研究/彭文波,刘电芝思维和学习领域中的元认知研究/张庆林,邱江转型期我国青少年性别角色取向的偏移与**研究/刘电芝后记

封面

心理学研究文集

书名:心理学研究文集

作者:李远毅主编

页数:357页

定价:¥70.0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0-01

ISBN:9787562193661

PDF电子书大小:6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