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筝研究——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节选

[

  《潍坊风筝研究: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明清时候潍坊风筝的销售主要通过“行商坐贾”的方式。“行商”指的是通过在集市、庙会等乡村市场上摆设流动摊点进行销售;“坐贾”指的是通过自己或别人开设的风筝铺、扎彩铺等固定店铺进行销售。虽然其中不免有著名风筝艺人接受订单而制作风筝的现象,但主要销售方式是通过流动摊、固定店铺这样的“行商坐贾”方式。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集”“会”是极其重要的经济交易场所或者说是平台。成书不晚于西汉初年的《周礼》在“地官·司市”中将集市分为三种形式,“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间交易的“草市”,宋代有墟市,明代中期以后传统集市才真正繁荣。至于今天,在乡镇中还有日期固定的集市,人们也常去“赶集”或“赶场”,进行市场交易。明清时期,潍坊集市发达,清乾隆年间修纂的<>  至于风筝铺子,上文也曾提到,陈哑巴(陈善庭)曾在“永盛扎彩铺”中学习扎制风筝;王福斋经营有风筝铺;唐洪飞、唐洪亮兄弟的唐家风筝铺子在清咸丰年间即已经存在,对此,清末民初潍坊文人裴星川亦有诗文叙及,“唐家父子善经营,年画贩来杨柳青。铺面不离十字口,接连寒食卖风筝”;牟恒帮、牟丹父女先是在别人的风筝铺子里做工,后自立门户。由此可见,风筝铺子在当时的潍坊是较为普遍的存在。  ……

]

内容简介

[

本书系作者在整理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采用历史文献法和访谈法等方法, 对山东潍坊的风筝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自明清以来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的传承途径, 在当地及国内具有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以及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产业化问题, 并且更进一步针对在新形势下, 相应于乡村振兴的目标, 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民间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艺术, 提出了部分对策建议。

]

作者简介

[

  张岳,法学博士,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重庆文化产业(西南大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民族社会学。    安丽哲,艺术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人类学、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

目录

**章 风筝与潍坊风筝的起源**节 中国风筝的起源:多种研究路径的综合第二节 潍坊风筝的起源:生产角度与消费角度第二章 明清时期的潍坊风筝**节 明清时期潍坊人日常生活中的风筝第二节 明清时期潍坊风筝的生产与技艺传承第三节 明清时期潍坊风筝的销售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潍坊风筝**节 民国时期潍坊人日常生活中的风筝第二节 民国时期潍坊风筝的生产与销售第三节 进入“现代民族国家”视野中的风筝运动第四章 市场与传承:市场中的当代潍坊风筝**节 当代潍坊风筝的生产方式与传承变迁第二节 产品类型多元化与技艺变迁第三节 潍坊风筝的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第五章 话语与制度:国家视野下的当代潍坊风筝**节 国际风筝会与潍坊风筝的传承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与潍坊风筝第六章 关于潍坊风筝传承问题的讨论**节 从历史功能论看潍坊风筝的传承与发展第二节 “雅”“俗”互渗互换:潍坊传统风筝的传承与发展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潍坊风筝研究——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书名:潍坊风筝研究——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张岳,安丽哲著

页数:130页

定价:¥28.0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3-01

ISBN:9787562197263

PDF电子书大小:8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