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

节选

[

  韩国学者的疑问:鲁迅漠视朝鲜?  2005年11月19日,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召开了一次“二十一世纪鲁迅研究研讨会”。与会代表、嘉宾来自韩、中、日、澳(大利亚)、美等国。我当时在韩国东国大学做访问教授,有幸得到邀请。去参会的路上还不禁心存疑虑,想鲁迅研究在韩国能有多大市场呢?进入会场,但见人头攒动,业已济济一堂,能容纳百来人的电教室差不多座无虚席。来自韩国各阶层、行业的听众与发言者不禁令人大跌眼镜,原来鲁迅研究在韩国不仅不清冷,反而大有“显学”之势。好几位韩国资深发言者都阐述,20世纪80年代的反朴正熙独裁统治运动中,他们之所以能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甚至锒铛入狱,为民主作登高呼,就是因为受到鲁迅思想与作风的激励,鲁迅著作至今仍是韩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清涤社会阴暗的利器。有一位长发男士,据说是韩国绘画艺术界颇有名气的代表,言语间甚至起立激呼鲁迅精神不死。另一位著名的西方哲学译介者则以鲁迅思想为据,长时间地抨击韩国的现实问题。虽然经过翻译,但从他们的发言激情状与思想内容来感受,并未感觉到他们是外国人,似乎倒是我国自小学习并景仰鲁迅作品而成长起来的队伍中的一员。  这次与会的中国方面代表是鲁迅研究所所长、著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人士孙郁先生;韩国方面是前汉阳大学教授、韩国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名宿李泳禧先生;日本方面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领军人物木山英雄先生(他研究周氏兄弟的专著近年在中国受到欢迎);另外,执教于澳大利亚的美国人寇志明(原名Kowallis)教授是知名汉学家,他一口标准的京味普通话透露出对中国的醉心程度。  著名学者的发言与演讲当然是会议关注的中心,他们的精辟见解与高论的确也为会议增添了不少光彩。  这次学术会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韩国著名学者李泳禧先生。他的论文题目是《试论一个问题——对鲁迅著作中没有朝鲜(韩国)之意义的考察》。李先生用韩文宣读,但人手一份的译成中文的论文使我们丝毫未感到理解的困难。李先生从韩国人的立场提出了一个从前没有人注意到的问题,对于有考据癖的我,尤其具有吸引力。  论文开宗明义,提出“本文针对鲁迅(1821一1936)多年来的许多著作、作品、发言中一点也没提到与当时的中国一起共患民族悲运的朝鲜民族这一事实,随意试论了自己平时怀有的一些疑问”。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观点,时代背景例述与比较占了较大篇幅。谈及缘起,李先生自述是一次赴中国大陆参加“中韩鲁迅研究对话会”,“在某一私人谈话中偶然听到有人随便地提到:鲁迅的作品中好像没有涉及朝鲜和朝鲜民族的内容。关于这个问题,会议期间谁也未曾表示过关心,甚至根本没有人提及这个问题。我作为那个学会的非专业人员能够参会感到荣幸,对那个谁都不太关心的问题认真地想了许多,我对这个问题的关心真不亚于对鲁迅文学本身的关心”。我们应该理解作为一个韩国人的李先生的心情。  李先生比较耿直,似乎是为了引起除他之外更多人的注意,从而找到答案,他在文中不免语走偏锋,言辞比较激烈,因为鲁迅文章不涉及朝鲜,连当时震动世界的有关朝鲜人攻击日本侵占者的大事(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以及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掷弹炸死日本将领的壮举等)也“漠不关心”,甚至怀疑鲁迅思想(主要是“懂得愤怒,懂得毅然起来反抗的精神”)的真诚性,“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可以说鲁迅的哲学与文明观是自我矛盾的”,“甚至推测会认为朝鲜民族是彻底的劣等民族”。李先生据此得出自己的推论,认为鲁迅长期留学日本,受到尼采思想影响,同时持有强烈的民族虚无主义(nihilism)观点,否定中华民族以至中国文化(引李原文:“认为是无能的,反进化的存在。”),继而对于邻国朝鲜,也持同“日本人对朝鲜民族的顽固偏见”。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揣测,李先生举朝鲜近现代的思想家、文学家李光洙为例。李光洙年少鲁迅9岁,却同鲁迅有大致相同的经历,显然受到鲁迅思想“民族改造论”的影响,有“朝鲜的鲁迅”之称。但这个人后来流亡到中国,没两年便对自己民族彻底失去信心,“在日本的保护下回国,开始编写和宣扬《民族改造论》(1922年)”。李先生由此得出结论,认为鲁迅与李光洙思想大体一致,“是对现实的错误认识”。  ……

]

本书特色

[

  《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9):评论及资料编评论卷2》收录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关韩国的评论卷等作品及译介到中国的韩国文学作品,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空白;《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9):评论及资料编评论卷2》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书中的资料可以还原共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同仇敌忾的民族历史现场和现代作家的高度使命感,《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9):评论及资料编评论卷2》具有重要的跨文化价值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9):评论及资料编评论卷2》的出版可以为拓展中韩文学关系的全新阐释提供重要的学术依据。

]

内容简介

[

  《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9):评论及资料编评论卷2》介绍了,20世纪上半期,以反映韩国人在中国广袤大地上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义无反顾的抗日斗争为主体的各类文学作品,顺时而起,应运而生。这类作品的作者涵盖面广,刊发处所和传播覆盖面广,题材内容广。在中国现代描写异域人和异域生活的文学作品中,表现韩国人和韩国的作品可谓“标新立异”,特色鲜明,独具一格。  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这些作品,以其不可复制的视角和特点所展现的文学景观,丰富了中国现代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题材内容、思想内涵和人物画廊,具有极大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它们不仅有助于扩展和深化对中韩现代文学的认识,还为现代中韩文学文化关系史、交流史研究,提供了若干新的文献史料和思想启示。  尽努力汇集整理并以历史既有面貌出版上述作品,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构建相对完整系统、翔实可靠的**手文献资料,既是这一领域研究基本建设题中的应有之义,根本之举,也是中韩研究者殷切希望着的一项亟待完成的工作,学术意义重大。

]

目录

评论卷2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与韩国试论一个问题——对鲁迅著作中没有提及朝鲜(韩国)之意义的考察韩国学者的疑问:鲁迅漠视朝鲜?疏离:鲁迅与韩国新文学——从鲁迅研究的东亚视角谈起为想象东亚共存——鲁迅与“朝鲜”真挚的友谊:郭沫若与朝鲜人民(节录)韩国报刊上的郭沫若胡适在韩国九十年(节录)胡适与20世纪上半期现代朝鲜文坛在华韩人安那其主义者与巴金巴金的文学创作与“阿里郎”民族作家作品论(上)《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节录)读《牧羊哀话》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诗化了的情节与人物——谈郭沫若的《牧羊哀话》反帝小说开新篇——《牧羊哀话》关于郭沫若《牧羊哀话》的背景及创作意图之考察梗概弱小民族写作的“理想叙事”郭沫若与朝鲜——以《狼群中一只白羊》为着眼点郭沫若流亡日本时期的抵抗文学是自叙性“小说”,还是自叙性“散文”?——关于郭沫若《鸡之归去来》体裁的辨析《山河泪》台静农、周作人笔下的韩人形象读《发的故事》“跳动着这个时代的青年的心”——读短篇小说《发的故事》巴金小说《发的故事》文本变迁研究巴金和朝鲜朋友以及他们的活动——有关短篇小说《发的故事》读书偶感(节录)——关于《火》的几个人物《火》**部的提要《火》的观后感巴金小说的韩国人形象研究——以《发的故事》与《火》为中心形象学视野下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朝鲜人——以巴金小说为例《鸭绿江上》——蒋光赤第二小说集《鸭绿江上》读后异国雪夜话凄凉——蒋光慈小说《鸭绿江上》赏析论《鸭绿江上》——蒋光慈小说系列研究之五关于朱自清两首佚诗的说明《朝鲜的夜哭》《朝鲜的夜哭》1920年代魏建功游记《侨韩琐谈》价值的探索中国人对日据时期韩国社会状况的观察与思考——以魏建功的在韩体验为例“九·一八”以后的反日文学(节录)东北抗日文学的先声——评李辉英先生的长篇小说《万宝山》历史的事实与文学的真实:李辉英《万宝山》读法二战谍报文学研究(节录)《八月的乡村》现阶段的文学(节录)《八月的乡村》《八月的乡村》《八月的乡村》——萧军先生作《八月的乡村》版本与修改读《没有祖国的孩子》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一九三六年的回顾小说创作(节录)——丰饶的一年间读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没有祖国的孩子》时代风云的录映国际主义精神的颂歌——评舒群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满洲他者”寓言网络中的新朝鲜人形象——以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为中心“寻找祖国失散的灵魂”——舒群韩入形象小说研究《大地的海》《大地的海》读《大地的海》《大地的海》论《边陲线上》骆宾基的长篇小说:《姜步畏家史》**部读后骆宾基·《姜步畏家史》谈《混沌》北方移民生活的世态风俗画(节录)——试谈骆宾基长篇小说《混沌》的创作特色骆宾基的小说世界(二)——“混沌初开”之《幼年》骆宾基小说的多元文化(节录)《羔羊》小评《羔羊》论梅娘的短篇小说《侨民》历史重建中的迷失(节录)——梅娘作品修改研究历史记忆与解殖叙事(节录)——重回梅娘作品版本的历史现场《人性的恢复》《人性的恢复》

封面

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

书名: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

作者:金柄珉

页数:485

定价:¥65.0

出版社:延边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63470747

PDF电子书大小:8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