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河岁月-一位上山下乡知青的回忆

节选

[

  岸上岸下车船越来越稀,稀到几乎见不到影,田 地越走越荒,荒到望不见庄。望着两岸荒凉的土地, 知青们的心也越来越收紧。那时还不知道,我们追求 的“革命理想”是会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得到灿烂呈现 ,还是“改天换地”的热情会在这茫茫的荒凉中慢慢 消沉! “呜!”一声汽笛响起,火轮解开了缆绳,拖着 长长的船队准备离开码头。西门桥和古运河两岸的红 旗使劲挥舞,锣鼓格外喧天。  悬挂在梧桐树上的广播喇叭,用硕大的音量一遍 又一遍播送着天天耳熟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 》、《我们共产党员好比种子》、《敬祝毛主席万寿 无疆》等。不断重复着毛主席语录:“知识青年到农 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 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随着汽笛的响起,桥上桥下也响起了一片哭喊声 ,锣鼓声中又夹杂着哨子声和船工的吆喝声。霎时天 地间显得特别拥挤,大地喧闹得似乎在颤抖,时光似 乎已凝固,让人感到有些喘不过气来。  那瞬间,我站在船沿上望着两岸沸腾的人群,脑 袋里一片空白,前事的记忆和往后的想象都淡出了, 只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袭来。这种感受是因壮 行而激动,还是为离城而伤感?是为响应号召而自豪 ,还是因与亲人分手而悲痛?是为去向地不明而惶恐 ,还是为未来的命运而担忧?那时真说不清楚。  那天送行的场面很大,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讲究“红的海洋”——红旗招展,人人挥舞红宝书; “歌的海洋”——万人同唱一首歌,祝福毛主席万寿 无疆;“人的海洋”——万人会战工地,挖河、筑坝 、修水利。都以“海洋一般”追求视觉刺激和听觉刺 激,激奋人们的情绪。  这些氛围的渲染,确实曾感奋和激励过年轻人, 让人全身心投入到各项革命活动中去。但如果形式的 刺激、感官的刺激收不到实效,时间长了,次数多了 ,也会迟钝和麻木。  我们这批学生中多数是“响应派”,既不是上山 下乡的“激进派”,也不是死皮赖脸赖在城里的“滞 留派”。积极一点说,是自觉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 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消极一点说呢,都没有 什么背景,也没有其他路可去,只是随大流走而已。  我所在的无锡市**中学一批比较“激进”的学 生,半年前早已自己打着红旗背着铺盖,唱着歌“我 们年轻人有颗火热心,革命时代当尖兵,哪里有困难 哪里有我们,赤胆忠心为人民,”徒步到苏北滨海县 的五星、果园、坎南、坎北等人民公社插队去了。途 中走了一个多星期,一路宣传,一路访贫问苦,以吃 苦耐劳的精神,昭示自己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扎 根农村一辈子的决心。  那个年头,谁要想滞留在城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事。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和“接 受再教育”思想指导下,上山下乡已变成了一场政治 运动,提到了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是拥护 “毛主席革命路线”还是反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 高度,哪家“三届生”不下乡,那真要敢冒天下之大 不韪。学校和父母单位天天派人到你家门上做工作, 工作做不下来,居委会就组织人天天到你家里敲锣打 鼓,闹得你没法过日子,除非“死猪”不怕开水烫, 一般人哪能熬得住呢? 那天,天是阴沉沉的,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还 夹着零零星星的雪,天地显得特别地阴冷。也不知道 怎么会遇上这么个天气,萧瑟的天空与运河两边热烈 的氛围很不协调。  从码头到河堤,桥上桥下到处都是送行的人。老 天似乎欲留人。小雨夹雪,虽然不大,但一直下得没 停。雨雪飘在人们的脸上,此时已全无感觉,因一切 心思全处在忙乱中。由于事情来得突然,我们都来不 及从容地告别亲人,告别母校,也来不及一一告别家 乡,告别朋友,总之一切都是在匆匆忙忙中分手的。  汽笛声中,从未经历过这种场合的我,一手抓着 船上捆绑行李的绳索,一手毫无目标地向桥上岸上不 断地挥手。此时桥上岸上人头密密麻麻、层层叠叠, 有摇旗的、敲锣鼓的,有挥手的、抹眼泪的,都拥挤 在一起。同学们根本无法看清,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 亲人站在哪里。  ……

]

本书特色

[

  人的一生或许有很多个五年,但跃动着*美丽的青春光彩的五年却不多。“老三届”的青年学生,把一生中*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土地,奉献给了曾经的精神家园。这代人的青春总有着无法弥补的缺憾,但它并不苍白,因为许多至真、至纯、至善的人和事,值得他们用一生去回味;许多曾经经过的苦难,使他们有了坦然面对人生种种坎坷的勇气和力量。《图河岁月(一位上山下乡知青的回忆)》的作者陈国钧是当年那千万知青中的一员,他以白描的方式对亲身的一些知青经历作了回忆,没有对文字做过多的斧凿,也没有刻意地修饰,平实、直白。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平凡而真实的知青生活,是“老三届”知青带泪的微笑,是他们对永远不再的青春年华的祭奠。

]

内容简介

[

  《图河岁月:一位上山下乡知青的回忆》是作者陈国钧对自己上山下乡那几年艰难历程的回忆,既记录了知青响应号召在广阔天地里立志改变农场落后面貌的无畏精神,也真实描写了艰苦生活对他们的磨难,还记录了知青们从狂热到冷静,从盲从走向独立思索的心路历程。回忆过去不是“向后看”,而是体现了对知青精神的追寻。

]

作者简介

[

  陈国钧,中共党员,无锡市第一中学六八届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知青。1969年3月一1973年8月,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今天的灌云县五图河农场),先后任副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和连长。1973年9月一1976年1月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读书期间分别担任过班长、班党支部书记.校学生会主席。1976、年1月一2002年1月。毕业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系团总支书记,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校长助理、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等职务,著有《现代管理学》和二十一世纪文库《管理学))。2002年1月一2010年5月调南京医科大学,任党委书记。江苏省第九、第十届人大代表。江苏省第十届政协常委,医卫体育委员会主任。

]

目录

前言难忘的历程荒蛮的角落不再是“学生”了在天地之间饥饿的煎熬那年的大水生活如浪淘沙去图河入海口在文化“沙漠”中我们一起走过立志改天换地在岁月中历练殷红的脚印圆梦沂河淌霏雨中的回忆为何“作茧自缚”妈妈真的走了无尽的思念知青的困惑与忧虑沉重的“再教育”无言的上学路后记

封面

图河岁月-一位上山下乡知青的回忆

书名:图河岁月-一位上山下乡知青的回忆

作者:陈国钧

页数:326

定价:¥36.0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65117800

PDF电子书大小:14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