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研究:基于网络问政行为偏好的实证分析

节选

[

  《中国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研究:基于网络问政行为偏好的实证分析》:  二、网民问政回眸  从1996年中国互联网发芽,至2003年互联网产业“泡沫破裂”。中国互联网发展经历了**次“野蛮”的生长期。这期间,三大门户网站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网络江湖地位,开启了看新闻、知资讯的门户时代。传统新闻传播主体化、主流化、体制化格局逐渐被信息传播的主体多元化、观念去主流化等趋势影响。几乎与此同时,一系列中国知名的中文网络社区,像猫扑、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等先后上线,集纳了大量网络言论。网络逐步成为国人阅读新闻、了解信息、娱乐游戏、谈情社交、购物消费等信息消费的新场所,当然也成为人们清谈政治、曝光投诉、发泄吐槽的载体。早期,因为网络世界无限延展、身份隐匿、环境虚拟等特性的影响,网络形成了一个脱离现实而又反映现实的“公共领域”。“网络的发展为民众内隐的情绪和态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表达途径,形成了形式多样化的网络舆情信息”(毕宏音,2007),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类型,其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诸多热点事件如“钓鱼执法”“宜黄强拆”等在网民的热议下,引起社会的普遍反响,进而影响事态发展。  在2003年之前,“网络舆论”这一概念尚未提出,文献中所见只是“在线舆论”“网上舆论”或者“互联网舆论”等类似提法。2003年之后,因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渐次提升,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网络舆论才开始作为一个固定的概念被使用,并逐渐在认知上得到认同,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也开始作为一个研究议题走进研究者的视野。特别是在“孙志刚事件”之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似乎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干预,网络迅速成为公众发表意见的集散地。网络舆论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界对其研究的热情有增无减。随着“网络舆论一次又一次掀起高潮,网络舆论的相关研究也呈逐年增长态势。”  正因为这样,人们将2003年称为中国的网络舆论年,以“孙志刚事件”为标志。2003年春节后,武汉科技学院毕业生孙志刚去广州,因无暂住证在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继而被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孙志刚称有心脏病,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的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一条鲜活的生命因无证被收容,继而无辜遭殴打致死,其家人多次找有关方面反映无果。消息甫一传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尤其是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络媒体竞相转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舆论认为,政府有责任及时出面纠正这种违法行为,敦促有关责任部门侦破此案,查明真相,把犯罪的机构和个人绳之以法,树立人民政府的形象。在网络舆论的漩涡中,广州市有关部门虽然迅速处理了事件,但事件已经给政府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特别是人民网,连续编发网友的评论文章,呼唤伸张正义,严惩凶手,追查责任。舆论和公众的声音,很快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同志均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尽快破案,严惩凶手。从报道的情况看,《南方都市报》首次报道案情后的四五天,广东省省级和市级政法机关就派出8个专案组分赴全国多个省份,抓捕涉案嫌疑人。由公安部、省、市等多个层次,多个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事件进行了严密的调查,并很快有了初步结果。13名涉案人员纷纷落网,并*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舆论反映的情况之重视、行动之迅速、破案之快捷前所未有,提升了公众对舆论监督有效性的信心。  ……

]

本书特色

[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场网络民主革命正席卷全球。作为网络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式,网络问政发端于草根,成就于党和政府的关切与支持。几年来,民众热情参与,政府高度重视,我国网络问政事业成绩斐然。当然,网络问政在中国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要将相应的网络平台打造成政民互动的高效平台,稳定发挥实效,推动我国的网络问政健康有序发展,还应加强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刘西平、连旭编*的《中国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研究——基于网络问政行为偏好的实证分析》基于扎实的数据分析,通过考察我国网络问政的实践,就完善我国网络问政运行的工作机制、程序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

内容简介

[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场网络民主革命正席卷全球。作为网络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式,网络问政发端于草根,成就于党和政府的关切与支持。几年来,民众热情参与,政府高度重视,我国网络问政事业成绩斐然。当然,网络问政在中国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要将相应的网络平台打造成政民互动的高效平台,稳定发挥实效,推动我国的网络问政健康有序发展,还应加强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中国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研究:基于网络问政行为偏好的实证分析》基于扎实的数据分析,通过考察我国网络问政的实践,就完善我国网络问政运行的工作机制、程序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

作者简介

[

  刘西平,男,江西省星子县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传播与实务。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和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5项,江西省高校教改项目1项。    连旭,女,江西省宁都县人,南昌大学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项目管理、网络管理。

]

目录

引言**章  网络问政的内涵、本质与功能再认识  一、网络问政的内涵  二、我国网络问政本质与功能分析第二章  我国网络问政回顾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回顾  二、网民问政回眸  三、政府问政“网事”第三章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存问题  一、我国网络问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我国网络问政长效机制亟待健全  三、坚持几大原则,科学构建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第四章  建构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从参与式民主视角认识网络问政的政治定位  二、群众路线理论为网络问政提供方法论指导  三、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的构建理念  四、生态学理论提供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的分析框架第五章  网络问政主体行为偏好的实证研究  一、多元视角聚焦网络问政长效机制  二、从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频道看政府问政的行为偏好  三、我国地方政务微博行为偏好分析(以江西省政务微博为例)  四、江苏省网民问政行为偏好的实证分析第六章  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的总体构想  一、几个基本概念  二、国内外关于网络问政长效机制对策研究的内容综述  三、基于生态学的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理论构想  四、基于生态平衡论的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结构分析第七章  优化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与管理机制  一、平台建设处于网络问政长效机制中的核心地位  二、我国网络问政平台的多样形态  三、当前网络问政平台存在的问题  四、网络问政平台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五、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与管理的顶层设计第八章  我国网络问政的程序机制研究  一、网络舆情的回应与治理机制  二、公共政策中的网民参与机制研究第九章  网络问政保障救济机制研究  一、网络问政考核问责机制研究  二、网络问政主体问政素养与培育机制研究  三、网络问政主体的权利救济机制研究参考文献致谢

封面

中国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研究:基于网络问政行为偏好的实证分析

书名:中国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研究:基于网络问政行为偏好的实证分析

作者:刘西平,连旭著

页数:310

定价:¥78.0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65715020

PDF电子书大小:14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