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坊:共时随俗-人类学.民俗学:来自生活一线的田野报告(第十四辑)

节选

[

  《回坊:共时随俗》:  由于历史的发展,这种习俗不但没有消失,而且逐渐被传承下来,如今还在形式上赋予了它更多的象征意义。新人结婚的当天,新娘被接进洞房,在她穿着红棉袄还未换装的时候,由家中的女性长辈(新郎的姨妈、姑妈等),用盘子托着核桃、花生、桂圆、红枣等喜果,顺着新娘的前襟撒下,边撒边念到“咕噜咕噜滚下山,儿子孙子追上前”等诸如此类的吉祥话。院中、大房屋中也同样在举行着这一仪式。这种朴素的撒帐习俗,虽然不那么隆重,但足以表达了回族群众对子孙繁衍的期冀。  (二)有喜,含蓄的喜悦与忧虑的希冀  生命的孕育,是人生命的起源,也是家族绵延和人类发展的基础。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在我们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国家里,可以说是**等的大事,因而人们常把怀孕生动地称为“有喜”。但是在医药卫生并不发达的过去,经常会出现流产儿、死产儿、畸形儿的情形,以致人们即使在喜悦欢欣之下,也有很多的担忧。因此便定出了一整套的风俗和禁忌,同心当地的回族群众也不例外。  伊斯兰教把今世看作来世的铺垫。在宗教气氛浓重的同心回族中,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当地回族老百姓中,通常称妇女怀孕为“有喜”。彼此互相关心询问时,一般都会问对方的母亲或婆婆:“有了吗?”而不能直接对着家中的男人(丈夫或公公、小叔等,这样会认为有失体统)问:“××怀孕了吗?”  ……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回坊“人情表达”、婚俗、生育习俗等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深入田野一线,获得了翔实的地方性民俗资料,对回坊民俗风情的现状、传承活动等进行了深描,并借鉴文化功能主义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对各类风情的文化内涵及其承载的俗民心理等深层次内容进行了剖析。

]

目录

宁夏高城村回族交往民俗中的“人情”表达研究宁夏同心回族妇女生育习俗及其变迁研究张家川回族婚俗新释“北大荒”建设时期回族伐木工人的民俗文化变迁与再认同张家川宣化冈拱北“尔曼里”仪式探究

封面

回坊:共时随俗-人类学.民俗学:来自生活一线的田野报告(第十四辑)

书名:回坊:共时随俗-人类学.民俗学:来自生活一线的田野报告(第十四辑)

作者:郝苏民

页数:274

定价:¥28.0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66006233

PDF电子书大小:12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