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之文讲录

相关资料

[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提出“轴心时代”的著名观点,他以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为例,认为这些影响了历史的思想巨人不仅代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而且具有深刻的现代价值。“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4页)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天空群星璀璨,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就像宇宙大爆炸后立即产生的一种能量线即宇宙线一样,从开始产生的瞬间便永恒的存在,具有不可思议的能量且质量极高——本宇宙所有的银河系都为其吸倾;而中国之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也长期为其控制、牵引,至今我们仍无法超越。所以,我们总是为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思想所吸引并为之倾倒,愿意并乐意穿越时空回到从前,不断重新领会体验那让我们震撼的东西,希望能找到灵感或灵丹,使我们的灵魂再一次跃升。
诸子百家,司马谈总结为六家,主要是道、儒、墨、法。殷周之际,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突破,殷亡而周立,周公“制礼作乐”,孔子有“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之赞。至春秋战国,“礼坏乐崩”“周文疲弊”,于是,顺应结束天下大乱的民心和走向天下一统的趋势,诸子蜂起,针对周礼或否定或肯定,纷纷寻求匡救乱世的方略、提出治理天下的主张。
孔子对周礼持肯定态度,并使周礼生命化,这就是儒家。如何使周礼生命化?孔子提出了仁,要使礼乐有真实的意义、有价值,有客观的有效性,就在“仁”。“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仁是礼乐的原则,“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礼乐是可以修改的,三代都有损益,孔子并不死守周礼,而是有所损益。“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孟子继承孔子的仁,道性善,主仁政;荀子则继承孔子的礼,讲性恶,隆礼义崇王道而又兼法治尚霸道。
道家否定周礼。老子“言道德”,提出并确立“道”为*的哲学范畴,否定了传统之天命神学,认为周礼是虚文是形式主义,“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三十八章》)以为遵“道”而行,“无为”而已。庄子继承老子之“道”,由“无为”而“不为”,强调自由自在,认为周礼是对生命的桎梏和束缚,所以他任逍遥,讲无待、齐物。《庄子?田子方》“中国之民,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此“人心”直指人心的自由自在。
墨子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丧生而害事”(《淮南子?要略》),于是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形成墨家学派,对周礼当然地持否定立场。其以功利主义的态度看周礼,所以非儒、非乐、节用、节葬,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虽站在百姓立场说话,追求平等,强调“爱无差等”、贤人政治,但于文化价值的探索方面略显不足,故荀子批评其“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非十二子》)
法家对周礼也取否绝的态度,重实际实用,完全从政治、事功上着眼。当时的贵族社会,政治形态是封建,经济形态是井田制,这是需要解决的。儒、道、墨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法家能顺势而为。首先就是打倒贵族,各诸侯国君*乐意采纳,权利集中嘛,所以都用法家。开始是李悝相魏,后来吴起相楚,商鞅相秦。去封建,立郡县,废井田,当然是进步,但跟贵族发生冲突,*后吴起、商鞅都为理想而献身。他们顺应时代而采取实际行动,主张耕战以富国强兵,所以能成功,但个人作出了牺牲。所谓“管、商、申、韩”,但管仲不能算法家,他是一个大政治家。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韩非将法、术、势冶为一炉,李斯用之于实践,助秦始皇一统天下。
道、儒、墨强调“内圣外王”,说的是“内圣”而“外王”,所以“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唯法家只讲“外王”,拿“内圣”要求别人,只追求“外王”,既切用又速效。韩非早看清了这一点,有“外王”之“势”即可,有“势”便可行“法”,这当然是可以公开讲的。而“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之“不欲见”之“术”只能大胆、大量地悄悄用,是上不了台面的,更谈不上“圣”了。后之封建统治者全知道谁的话都可以不听,韩非的话是要听的。虽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阳儒而阴法”。汉武帝之曾孙汉宣帝刘询早已一语道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

]

本书特色

[

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的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声音”。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先秦诸子之文专题”讲课实录。共分九讲: **讲绪论, 诸子及中国文化之传承 ; 第二讲老子言道德, 主要介绍《老子》之“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及其语言艺术 ; 第三讲孔子讲仁礼, 以“仁”的发现和“礼”的发扬为主, 兼及《论语》的文学色彩 ; 第四讲墨子贵兼, 则就“兼爱”“非攻”“尚同” (“尚贤”) “节用” (“节葬”) 展开, 亦涉《墨子》的文章特点 ; 第五讲孟子道性善, 强调“性善论”“仁政论”, 并说明《孟子》的文学色彩 ; 第六讲庄子任逍遥 ; 就其处世之道立言, 阐释“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和“不遗是非以与世俗处”的精神, 而于“寓言为广”和“諔诡可观”谈《庄子》的艺术特色 ; 第七讲荀子隆礼, 在隆礼义崇玉道、性恶论、明于天人之分三方面展开, 并从逻辑周密、严谨透辟和注重修辞、讲究文采两点论及《荀子》的文章特色 ; 第八讲韩非重法, 论韩非治法、术、势于一炉的治国体系, 兼及《韩非子》犀利峻峭、锋芒毕露和善于寓言表达观点的艺术性 ; 第九讲《吕览》集论, 就《吕氏春秋》融汇百家而以道家为主和以统一并治理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思想进行解析。

]

作者简介

[

1979.10—1983.6 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83.7—1989.8 湖北省沙洋师范学校教师 1989.9— 荆门教师进修学校、荆门大学、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教师 省级科研立项2项,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

]

目录

**讲绪论:诸子及中国文化之传承(1)一、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扬(3)二、 “士”的崛起及其代表“诸子”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9)第二讲老子言道德(15)一、 老子与《老子》(15)二、 老子言道德(17)三、 《老子》的语言艺术(25)第三讲孔子讲仁礼(26)一、 孔子与《论语》(26)二、 孔子讲仁礼(28)三、 《论语》的文学色彩(36)第四讲墨子贵兼(38)一、 墨子与《墨子》(38)二、 墨子贵兼(40)三、 《墨子》的文章特点(50)第五讲孟子道性善(51)一、 孟子与《孟子》(51)二、 孟子道性善(53)三、 《孟子》的艺术成就(59)第六讲庄子任逍遥(62)一、 庄子与《庄子》(62)二、 庄子任逍遥(64)三、 《庄子》的诗意表现(71)第七讲荀子隆礼(76)一、 荀子与《荀子》(76)二、 荀子隆礼(78)三、 《荀子》的文章特色(84)第八讲韩非重法(88)一、 韩非与《韩非子》(88)二、 韩非重法(89)三、 《韩非子》的艺术性(96)第九讲《吕览》集论(100)一、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100)二、 《吕览》集论(104)三、 《吕氏春秋》的文章特征(112)文本体验(115)一、 《老子?一章》(115)二、 《论语?学而**》(118)三、 《墨子?兼爱上》(121)四、 《孟子?梁惠王上》(节选)(123)五、 《庄子?逍遥游》(125)六、 《荀子?劝学》(节选)(132)七、 《韩非子?五蠹》(节选)(136)八、 《吕氏春秋?察今》(142)后记(145)参考文献(147)

封面

先秦诸子之文讲录

书名:先秦诸子之文讲录

作者:潘万木著

页数:148页

定价:¥29.8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9-01

ISBN:9787568053990

PDF电子书大小:3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