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礼勿言-儒家经典慧语录

节选

[

《道可道:道家经典思语录》简介:道家文化一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基底,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它的影响遍布全世界。中西大哲,乃至升斗小民,无不为之着迷,为之叹服。它肇始自上古三皇五帝,经历代至圣先贤不断总结,代代相传,至周朝老子终于汇聚成《道经》、《德经》五千言。道德真经横空出世,一时之间以其雄浑博大而凌驾于百家学说之上,蔚为大观。而道家中人所提出的“道”,也成为了中国儒释道三家的终极追求。

]

相关资料

[

【道家正经】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苞裹〔1〕天地,禀受无形,原流〔2〕,冲而不盈〔3〕,浊以静之徐清,施〔4〕之无穷,无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5〕,而章三光;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星历以之行;以亡取存〔6〕,以卑取尊,以退取先。古者三皇,得道之统〔7〕,立于中央,神与化游〔8〕,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9〕,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物终始。风兴云蒸,雷声雨降,并应无穷,已雕已琢,还复于朴。无为为之而合乎生死,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乎和,有万不同而便乎生。和阴阳,节四时,调五行,润乎草木,浸乎金石,禽兽硕大,毫毛润泽,鸟卵不败,兽胎不〔10〕,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虹不见,盗贼不行,含德之所致也。天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万物恃之而生,莫之知德,恃之而死,莫之能怨,收藏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受,而不益贫;忽兮况兮,不可为象兮,兮忽兮,用不诎兮,窈兮冥兮,应化无形兮,遂兮通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原文注释】〔1〕苞裹:苞,通包。《荀子?非十二子》:“天地之苞万物。”〔2〕(chM):水流的样子。〔3〕冲而不盈:冲,空虚,《老子?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不盈,不满、未穷。冲而不盈,意谓虚空不满。〔4〕施:散布。《周易?乾卦》:“云行雨施。”〔5〕含阴吐阳:阴阳,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范畴,具有对立统一的意味。含阴吐阳,意味着道含纳阴阳两种矛盾的对立统一体。〔6〕以亡取存:亡,失去。《韩非子?说林上》:“醉寐而亡其袭。”以亡取存,犹言以消失取存在。〔7〕统:纲领、纲要。《荀子?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8〕神与化游:化,造化,原指创造化育,也指天地、自然。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神与化游,意谓精神合于天地自然之变化。〔9〕地 (diR):,屯积、贮蓄。地,犹言地能积蓄。〔10〕(dP):指动物未出生而死,即胎死。【原文翻译】老子说:“有一个先于天地而生的物体,它没有形状,幽暗深远,淡漠寂静,也不发出声音,我勉强给它起了个名字,称作‘道’。”高深的道,不可以测量,它包天覆地却没有形象,如同汩汩的流水,清空静寂而不满盈。浊流慢慢清澈起来,普施万物没有穷尽。它不分昼夜地博施于物,从外面看它是一个物体,却没有实形,虽受约束却能展开,貌似幽晦然而又光明,性似柔弱然而却能刚强,含阴吐阳,彰显着日、月、星辰的光华。山陵因为它而显得高,渊涧因为它而显得深,百兽因它而奔跑,百鸟因它而飞翔,虬龙因它而遨游,凤凰因它而高扬,星宿因它而运行,节候因它而定。它用消失与亡去取得存在与有,用卑下自贱去取得高贵尊崇,用退让居后去占尽先机。远古的伏羲、女娲、神农掌握了治理天下的纲领,他们立于天地四方的中央,精神与造化自然同在,所以才能治理天下四方。因此,天体运转不废,大地蓄积不废,水的流转不废,是完全符合“道”的。风兴云蒸、雷声轰轰、大雨滂沱,自然万象无穷的反应,使一切外在的雕琢总归于天然无饰的本来状态。不妄为的行为合乎生死之道,不妄言的言论则体现了德,恬淡愉悦不矜持的精神现象体现了和谐万物的心态,天地万物不同其类而各得其生存之性。阴阳和谐,四季鲜明,五行秩序井然,草木植物得以滋润,金石矿物受到浸润,禽兽动物体形硕大、毛皮鲜洁,鸟的卵不会败坏,兽的胎儿不会夭折,父亲没有失去亲子的忧虑,兄长没有失去胞弟的哀苦,不再有孤单的儿童,不再有孀居的妇人,象征灾异的虹不再出现,偷盗与抢劫者不再出现,这是治理天下的人运用‘道’的结果。创造化育的永恒之道,生养万物而不为己有,成就万物而不作主宰。万物因它而生长,而不知道感激;万物因它而死亡,而不能去抱怨。聚敛收藏蓄积,而不会增加富有;循其自然散布施舍,而不会更加贫困。若有若无一团模糊的道,不可求其形象,但其用处之大不可穷尽。它幽暗深远啊,应变万化没有形象,畅通顺达啊,应和万化没有虚作,刚柔并具而舒卷自如啊,阴与阳一体而能因循时节俯下仰起。【拓展故事】孔子问道 春秋时期,人们对学识渊博的人非常尊敬,通常称他们为“子”。像生活在周朝的老聃就因深厚的学问而被人们称为“老子”。鲁国曲阜的大学者孔子对老子非常的仰慕。有一天,他对弟子南宫敬叔说道:“周朝国都洛邑的藏室史老子,博古通今,知道礼乐源头,明了道德旨归,我要去周国向他求教,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南宫敬叔欣然同意,他随即向鲁国国君报告,请求西行。鲁国国君准许他们西行入周,并派遣了一个童子和一个御者,驾着一辆由两匹马拉的车,跟随孔子和南宫敬叔前往周国国都洛邑。孔子一行人顺利到达了洛邑,并见到了老子。 老子见孔丘不远千里从鲁国而来,心里非常高兴,便问孔子最近正在读什么书。孔子很谦逊地说,在读《周易》。末了,孔子又说,圣人们都读过这本书。老子说:“圣人读《周易》是可以的,你为什么要读它呢?这本书对你恐怕并没有什么用处吧。你既然在读这本书,你知道它的精髓是什么?” 孔子沉吟道:“《周易》这本书的精髓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仁义。”老子听了,默然半晌,说:“所谓的仁义,只不过是一种惑乱人心的东西罢了。仁义就像是夜里的蚊虫一样,咬得人不能睡觉,它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所以,你读《周易》又有什么用处呢?宣扬那些仁义之类的东西,只会扰乱原有的自然之道,你又何必庸人自扰呢?你看,鸿鹄的羽毛,即使每天不去洗浴,也会自然雪白,乌鸦不用每天染墨也自然就会漆黑。天空高远,大地深厚,日月放射光芒,星辰运行有序,草草木木互不相同,这一切都好像冥冥之中早就已经安排好了的,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所以,如果你修道,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就可以了。如果你能够顺从自然之道,那么你离得道也就不远了。而一旦你逆自然而行,消亡还会远吗?你想通过仁义而得道,就像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你觉得呢?” 孔子听了老子的话,一时沉默无语。老子见孔子不说话,于是又问他道:“你觉得自己得道了吗?” 孔子闻言,脸上微微有些红,说:“我求了二十七年,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老子说:“呵呵,你有这样的感觉,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道,如果是一种有形的东西,人们就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和亲人。道,如果可以说得清楚,人们就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姐妹。道,如果可以传授给别人,那人们就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然而,这些是不可能的。道,是不能互相馈送传授的。而你之所以没有得到,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你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对道的正确的认识。你对道的认识走入了误区,你又怎么会得道呢?”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他又说道:“我研究《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诸经典,讲说先王治国之道,深明周、召二公成功之理,也算是对道有过不懈的追求。但是,我谒见了七十多个国君,为他们讲述我的道理,可是他们却都不采用我的主张。看来人们实在是太难说服了!” 老子说,“你说的《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诸经典全都是先王时代的陈旧东西。它们已经过时了,你说那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习的一些东西,也都是些陈旧的东西。世易时移,那些东西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而你口中所说的那些先王,以及周、召二公等人,他们的尸骨都已腐朽,只是他们的言论还在罢了。而他们的言论只不过是针对当时的情况所发出的,并不一定适合现今的时代。你又何必苦守坚持呢?君子遇到合适的政治时机就出世从政,时机不合适便隐没无踪,天地逍遥,没必要强加干预。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密藏,不让别人看见,虽然富可敌国,但看起来却像什么也没有一样。德高的君子外面看起来愚钝,而其实也只是像深藏若虚的良贾秘藏了奇货一样,收敛了耀眼的光芒罢了。所以,你应该去掉你的骄气和欲望,去掉你所表现出的姿态与神色,去掉你那过于苛求的志向。这些东西对你一点好处也没有。我所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 孔子听了老子的话,仿佛醍醐灌顶一般,他本人也仿佛变成了一个泥塑木雕,精神似已离体而去。 老子见孔子心中若有所思,便也微笑不语。 二人经过了谈话之后,老子又带着孔子去拜访大夫苌弘。苌弘懂得乐律、乐理,他见孔子勤谨,便将自己的平生所学传授给了孔子。后来,苌弘又带着孔子去观看祭神典礼,考察宣扬教化之地,这些都使孔子感叹不已。孔子跟随苌弘学习,也感觉到获益匪浅。 就这样,逗留了数日之后,孔子向老子辞行。 老子亲自将孔子送到馆舍之外,临别赠言道:“我听说,富贵之人送人钱财,仁义之士送人良言。我不富不贵,没有钱财送给你,只好送你几句话。当今之世,那些聪明而又深察的人之所以遭遇劫难几至于死,是因为他们好讥刺别人的过失;善辩而通达的人,之所以屡次招致灾祸,是因为他们好宣扬别人的恶事。所以说,为人之子,不要自视过高,为人之臣,不要狂妄不尊。请你记住我以上说的话。”孔子心中感佩不已,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二人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都感到震撼不已。孔子伫立岸边,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的年华也如那河水一般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听到了孔子的那一番感概,老子道:“人生于天地之间,是与天地一体的。天地,是自然之物;人生,也是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的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你又有什么悲伤呢?生于自然,死于自然,只有任其自然,才能本性不乱;而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那么本性就会受到羁绊。心存功名之念,便会产生焦虑;心存利欲之思,就会增添烦恼。”孔子听了,便解释道:“我是担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的感叹。”老子听了,沉声道:“天地没有人推动而能自己运行,日月没有人去点燃而能发出光亮,星辰没有人去排列而能有序不乱,禽兽没有人去制造而能自生自灭,其实这都是天地自然产生的,又关人什么事呢?人的生死荣辱,都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在其中。遵从自然之道而行,国家自治,人民自正,又何须去倡导那些仁、义、礼、乐呢?津津乐道于仁、义、礼、乐,则大大有违人类的本性。这就像是在一边击鼓一边去追那些逃跑的人,击得越响,逃跑的人就跑得越快,跑得越远。”稍停片刻,老子用手指着浩浩荡荡的黄河,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好好跟着水学一学呢?” 孔丘道:“水有什么德行值得我学习?”老子说:“有高尚情操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又不和万物相争,并甘愿处在人人都厌恶的低下之地。这是一种谦下的德行。江海之所以能够汇聚百千河流之中的水,也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之地的缘故。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用水来攻击那些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不胜的。柔能胜刚,弱能胜强,这都是因为其柔弱的德行的缘故,它才能够进入那些没有缝隙的东西里面。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自然无为的教益。”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其所处之地都是人们厌恶的,因此又有谁来跟它争夺?这就是上善吧。”老子点头说:“孺子可教!你可切记:只要你与世无争,那么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你争,这就是在学习水的德行。水的德行非常接近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所以,圣人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你此去后,应去除言语上的骄气和容貌上表现出来的志欲。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心脾,弟子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他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带着既有点兴奋又有点失落的心情离开了周都洛邑,向鲁国驶去。孔子兴奋,是因为他从老子那里获益良多,而他心里的失落则是因为老子对他的一番劝告。从和老子的谈话中,孔子深切地感觉到了自己的浅薄。回到鲁国后,孔子接连三天,一句话也不说。众弟子感到十分奇怪,就问孔子道:“先生拜访老子,见到了吗?”孔子道:“见到了!” 弟子又问:“那老子长什么样?”孔子道:“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能跑的,我可以用网去捉它;能游的,我可以用丝线去钓它;能飞的,我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乘风云上天的。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就像龙一样深不可测啊!他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一般随时屈伸,又如龙一般应时变化。老聃,真是我的老师啊!”【心得体悟】道,是一种至为宏大的存在,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然而又不能定义,也无法定义,因为所有对道的定义都失于片面。道的含义无穷无尽,它只能被描述,而难以定义。我们总是从各个方面对道进行阐释,试图穷尽所有对道的描述,然而终究也无法给大象无形、神秘深邃的道下一个完整的定义,而道就只是一个永恒的终极存在。 ……

]

本书特色

[

《道可道:道家经典思语录》:这是一门“玄之又玄”的思想,为今天拼搏于竞争浪潮中的人,们重新打开了一扇大门。这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哲学,告诉世人后退也是一种前进,闪避也是一种抗争。老子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站在全新的角度上去慎独世间。《道德经》开篇立言:道可道,非常道。

]

内容简介

[

本书所写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儒家经典。是儒家思想语录的经典汇集,并加以注释和翻译。二是扩展故事。讲述与这一思想有关的儒家经典故事,通俗易懂地阐明道理,阐释儒家思想的精华。三是心得体悟。总结阅读心得,点出经典语录的智慧。

]

作者简介

[

乃真,1943年出生,安徽铜陵人,曾就读于安徽大学,多年担任车间、工厂的技术骨干,后又从事工厂的生产管理工作。工作之余就喜好读古文书籍,退休之后更是对道家书籍尤其偏爱,且多有体悟,并多次在报纸上发表相关文章。

]

目录

**篇 知己 知己者明 明己所求 感应时空 自尊自爱第二篇 待人 以礼待人 收敛锋芒 益友相交 取信于人 相互砥砺 择善取之 见贤思齐第三篇 逆境 坚持不懈

封面

非礼勿言-儒家经典慧语录

书名:非礼勿言-儒家经典慧语录

作者:葛覃

页数:339

定价:¥39.8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807249931

PDF电子书大小:5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