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到世界:汉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本书特色
[
本书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汉唐时期的中国对世界的探索与认知过程,并通过对丝绸之路上一系列物种、技术和社会风俗、思想观念的交流与传播的研究,来理解跨文化互动的重要意义。在资料的应用上,主要依据传世基本文献,如正史、游记、文集、笔记小说、类书等,同时注意收集和利用相关的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成果,另外对域外相关研究成果及资料也予以特别关注,如对古希腊、罗马、波斯、阿拉伯、印度文献以及近代以来研究中西交通、中外关系的成果的利用。
]
作者简介
[
王永平,生于1966年,山西离石人,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文化史、宗教史、社会生活史、全球史等。著有《游戏、竞技与娱乐——中古社会生活透视》《道教与唐代社会》《唐代游艺》《一本书读懂唐朝》
《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等著作多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全球史评论》
《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曾经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受到各种奖励十余次。
]
目录
绪论上编 汉唐时期的中国对世界的探索与认知 **章 中国中心观与自我中心意识:古代各文明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节 天下观、华夷观与九州论:古代中国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自我中心意识:古代其他文明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余论 第二章 从“天下”到“世界”:汉代中国对世界的探索与认知 **节 域外探索与文明互动:张骞通西域与汉代中国对世界认知范围的扩大 第二节 从中国到罗马:班超对西域的经营与汉朝对世界认知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第三节 自合浦到已程不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汉朝对南海诸国的认知 第四节 中国与外国:汉朝认知世界的新视角 结论 第三章 从“天下”到“世界”: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国对世界的探索与认知 **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对域外世界的探索与认知 第二节 隋唐时期中国对域外世界的探索与认知 第三节 传统变革与外来挑战:中古时期中国对世界认知观念的变化 小结 第四章 先秦至汉唐时期的西极地理观 **节 先秦时期的西极地理观:从东方到西方 第二节 汉晋南北朝时期的西极地理观:从条支到大秦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西极地理观:从大秦到拂菻 小结 第五章 古代东方文献中关于世界诸王的论述 **节 中国皇帝与阿拉伯商人的对话 第二节 关于对话内容的分析 第三节 古代阿拉伯文献中关于世界诸王的其他记载 第四节 中国、印度和中亚流传的“四天子说” 余论 附录一 一位中国皇帝与阿拉伯商人的对话下编 物种、技术和社会风俗、思想观念的交流与传播 第六章 汉唐外来文明中的驯象 **节 远古时期中国大陆曾广泛分布有大象 第二节 汉唐时期中国境内大象分布区域 第三节 张骞“凿空”之后域外驯象的输入 第四节 唐代外来驯象的主要地区 第五节 外来驯象与唐代文明 小结 第七章 “拂菻狗”东传:从拜占庭到中国——兼论唐代丝绸之路上的物种传播 **节 “拂棘狗”的东传路线 第二节 “拂菻狗”源流 第三节 唐代图像资料中的“拂菻犬” 第四节 唐代诗文中的“狷子” 余论 第八章 马毬与唐代东西方文化交流 **节 马毬在古代中国的兴起 第二节 马球在中亚波斯、伊斯兰世界和拜占庭帝国 第三节 马球在南亚次大陆和吐蕃 第四节 马毬与唐代东西方文化交流 小结 第九章 从踏歌看唐代中外娱乐风俗 **节 踏歌的起源及其在唐代的盛行 第二节 踏歌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流行 第三节 古代世界各地的踏歌风俗 第四节 踏歌的形式及其特点 第五节 踏歌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小结 第十章 从《嘉兴绳技》看唐代中印文化交流 **节 嘉兴绳技:一场神奇的幻术表演 第二节 通天绳技:一种古老的印度幻术 第三节 天竺绳技在中国的流传 余论 第十一章 王玄策使印与天竺幻术在唐朝的传播 **节 王玄策使印所见天竺幻术 第二节 天竺幻术在唐朝的传播 小结 第十二章 印度长生术与长生药的东传——以唐初二帝服饵丹药为中心 **节 唐太宗与那罗迩娑婆 第二节 唐高宗与卢迦逸多 第三节 印度长生药和长生术的东传 第四节 印度长生师入华 小结 附录二 从“天下”到“世界”——全球史观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应用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从天下到世界:汉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王永平
页数:358
定价:¥69.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16125793
PDF电子书大小:8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