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天立义: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应对天主教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
晚明以降,以天主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由传教士引入中国,至清代前中期已臻鼎盛,其范围主要涵盖了长江中游以南及下游南北岸(所谓“江左”)一带。《依天立义: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应对天主教文化研究》立足于从思想史与文学史的视角来重新发掘和梳理与天主教文化具有较深交往的东吴文人(儒士)材料,探讨其对于天主教文化的回应与处置及其深层肌理。涉及当时名重一时的文人诸如徐光启、孙元化、许乐善、许三礼、陆世议、陈瑚、谢文洊等十余人,并分别析论了他们各自的情感与信仰世界,及其嬗变、流播与影响。并以宏观入手,阐释了当时东吴文人与天主教文化、西方科技、西方器物之关系。作者刘耘华并不囿于已见文献,而是对翻检所得大量新的晚明及清代文献,爬梳剔抉,条分缕析,提出独到之见,令人瞩目。
]
作者简介
[
刘耘华,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国家重点学科一一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负责人。曾出版《诠释学与先秦儒家之意义生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诠释的圆环: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06年)、《依天立义: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应对天主教文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等专著,参与主编《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2001年)、《简明比较文学教程》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012年),并在海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七十多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
目录
导论 一、本书的时空范围和研究对象 二、清初江南文人的“敬天”思想及其与天主教之关系 三、“由圣而俗”与“弃俗而圣”:清初江南天主教文人之信仰与情感演变的个案研究 四、清前中期江南文人与天主教文化:从“天学”、历算到器物 五、关于附录诸文**章 徐光启姻亲脉络中的上海天主教文人:以孙元化、许乐善二家族为中心 一、徐光启姻亲脉络概述 二、孙元化家族文人之情感与信仰世界:以孙致弥为中心 三、许乐善家族文人之情感与信仰世界:以许缵曾为中心 四、结语 附:清初天主教文人许缵曾家族人物考第二章 清代前中期东吴文人与西学 一、东吴文人与天主教及传教士之关系 二、东吴文人与西方科技之关系 三、东吴文人诗文所见西方器物 四、结语第三章 行旅中的精神求索者:吴渔山之信仰嬗变探析 一、“桃源之梦”:遗民吴渔山的理想之境 二、“洗浴之鸟”:教徒吴渔山的新生象征 三、“心灵的看顾者”:司铎吴渔山的职分践履 四、结语 附:章文钦笺注《吴渔山集》未收清人题诗十八篇第四章 依“天”立义:许三礼的敬天思想再探 一、依“天”立义:许三礼对于儒学传统之重释 二、《孝经》与《月令》:告天仪式的经典选择及其原因 三、许氏敬天思想的接承与流播 四、结语第五章 清初宁波文人的西学观:以黄宗羲为中心来考察 一、刘宗周的西学观 二、黄宗羲的西学观 三、黄门弟子的西学观 四、结语第六章 “敬天”与“成人”:清初太仓文人的道德践履新探——以陆世仪、陈瑚为中心 一、“天监”与“成仁”:陆世仪的敬天思想析论 二、“敬天”与“寡过”:陈瑚的考德日程及践履 三、“敬天”与“成人”:太仓文人群体的道德践履 四、陆、陈诸人敬天思想之来源与去路 五、结论第七章 清初“程山之学”与西学:以谢文洧为中心 一、以“畏天命为宗旨”的理学建构 二、“程山之学”的来源及其与西学的关联 三、“程山之学”的流播与影响:以髻山、翠微学人之回应为主 四、结语附录 一、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天”、“上帝”与“天主” 二、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徐光启及其“文”的超越 三、晚明“汪汝淳”考 四、清人笔下的“淡巴菰”征引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依天立义: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应对天主教文化研究
作者:刘耘华著
页数:368
定价:¥48.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32573189
PDF电子书大小:13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依天立义: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应对天主教文化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