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研究
本书特色
[
就理论层面而言,本书不仅运用人口流动理论,而且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其理论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意义,结合了社会学、管理学的理论,从跨学科视角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就政策层面而言,本书的分析一方面建立在对中国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现实状况的深入了解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建立在对重点调查区域、典型个案的实证调查基础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本书在服务管理策略、体制、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的创新路径,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体化、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协作等方面,对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政策思路,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很好的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
目录
**章 绪论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文献回顾 (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 (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研究 (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四)流动人口自组织方面的研究 (五)流动人口协同治理方面的研究 二、理论基础 (一)人口流动理论 (二)公共管理理论第三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起步时期(1949—1957年) (二)城市化不稳定发展时期(1958—1965年) (三)城市化徘徊停滞时期(1966—1978年) (四)城市化恢复发展时期(1979—1991年) (五)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1992年至今) 二、人口流动的基本特征 三、流动人口“虚城市化”现象及其主要表征 (一)流动人口“虚城市化”的含义及表征 (二)“虚城市化”——流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阵痛 (三)进城流动人口的疏离与适应 四、流动人口城市化的制度缺位 五、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流动人口城市化的路径第四章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一、户籍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及其影响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历史沿革 三、流入地:社区化的服务管理 四、参与式管理: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第五章 上海市s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实证考察 一、s镇流动人口概况 二、s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基本经验 三、s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方面 (二)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 (三)综治管理方面 (四)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 四、s镇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具体路径第六章 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策略 一、重管理轻服务的内在逻辑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个政策突破 (一)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基本现状 (二)户籍制度下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内涵 (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意义 三、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内涵 (一)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必要性 (二)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制约因素 四、有序推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第七章 流动人口自组织:服务管理的一种体制创新 一、流动人口的非政府支持网络 (一)流动人口准社会组织 (二)流动人口自组织 (三)工会等社会团体 (四)社区 二、流动人口自组织的地方探索 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如何成为可能? 四、政府、社会组织、自组织的功能性整合 (一)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 (二)社会团体及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职能的深化 (三)多主体、多层次的功能性整合第八章 流动人口跨地区服务管理机制的衔接 一、跨地区服务管理中的脱节现象分析 (一)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缺乏相互协作 (二)社会治安管理尚未形成双向共管格局 (三)教育培训服务方面未能有效对接 (四)政府管理体制未能理顺 (五)尚未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二、协同治理:跨地区服务管理的目标 (一)协同治理理论 (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同治理的内涵 三、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 四、完善跨地区服务管理的主要路径 (一)国家从宏观层面明确划分流出地与流入地的职责 (二)建立地区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必要的资金投入 (三)通过理顺管理体制,促进政府职能部门跨地区协作 (四)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 (五)建立流动人口跨地区的动态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附录二 国家人口计生委(原)关于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研究
作者:陈丰
页数:252
定价:¥66.0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62842446
PDF电子书大小:12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