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
本书特色
[
《页岩气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主要从理论及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包括微地震监测、地面微地震监测、井下监测技术等,阐述了微地震数据在震源定位之后的成果解释方法及流程。*后总结了微地震监测成果的应用,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包括页岩气地质理论与勘探评价、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技术、页岩气开发工程与技术、页岩气技术经济与环境政策等4卷20分册。丛书对页岩气产业链相关理论、方法及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阐述与讨论。
]
内容简介
[
《页岩气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主要介绍页岩气开采可能带来的微震影响,并就其检测技术进行叙述分析。内容包括微地震监测原理、井下微地震监测、地面微地震监测、地面监测和井下监测对比、微地震数据解释方法、微地震监测成果应用以及微地震监测的发展趋势。本书可供从事页岩气地质研究的研究人员、从事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策划于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及《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 年)》公布之时,跨越“十二五”到“十三五”,契合新发布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这套丛书的出版希望能从国家层面为我国能源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页岩气的大规模、高质量开发利用提供助推燃料,为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提供政策舆论支持。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内页岩气领域专家的支持,丛书编委包括:中国科学院赵鹏大院士、戴金星院士、金之钧院士,中国工程院康玉柱院士、胡文瑞院士推荐作序;张金川教授任丛书主编;张大伟、董宁、董本京任丛书副主编。丛书获国家出版基金年检“优秀”,得到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资助。《页岩气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一书为《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第09分册。
]
作者简介
[
《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丛书主编——张金川教授,第376 次香山科学会议(中国页岩气资源基础及勘探开发基础问题)、页岩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会议的执行主席,中国较早开始引进并系统研究我国页岩气的学者。《页岩气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主编杨瑞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煤田三维采区高分辨率地震研究工作(包括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岩性预测、煤层气/瓦斯预测、煤层精细描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我国中东部及东海主要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工业事故与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研究”中专题:“矿井瓦斯富集部位地震探测技术与方法研究”。
]
目录
第1章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及现状0011.1微地震的概念0031.2微地震震源机制0041.2.1震源机制0041.2.2岩石破裂机制0071.2.3声发射实验0091.2.4水力压裂原理0101.2.5水力裂缝的真实面貌0111.3微地震监测0121.3.1技术原理0121.3.2与其他监测方法对比0131.3.3微地震监测方式0171.4水力压裂诱发微地震特征0191.4.1微地震的波形0191.4.2微地震的频谱0221.5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现状0231.5.1国外微地震技术现状0241.5.2国内微地震技术现状0251.6微地震与页岩气开发027参考文献029第2章井下微地震监测0312.1井下微地震监测的发展历史0322.2井下监测数据采集0362.2.1观测系统0362.2.2邻井监测距离0392.2.3检波器及其组合0422.2.4噪声问题0442.3井下监测数据处理0462.3.1预处理0482.3.2滤波去噪0502.3.3初至拾取0522.3.4波场分离0542.4井下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0562.4.1速度模型建立及校正0562.4.2微地震事件定位060参考文献062VIIVIII第3章地面微地震监测0673.1地面微地震监测的发展历史0693.2地面监测可行性论证071……
封面
书名:页岩气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
作者:杨瑞召
页数:259
定价:¥98.0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62845058
PDF电子书大小:9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页岩气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