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
节选
[
关于英语与华语的关系。英语是新加坡的**语言,华语对非华族新加坡人以及部分华族年轻人而言,是事实上的外来语,他们中有的接受过华语教育,更多的则基本听不懂华语。因此在开设儒家伦理课程时,可以因人而异的使用英语讲授,或以英语为中介语进行讲解,学生可以用英文表达自己的对儒家伦理的意义理解。 关于华语与方言的关系。新加坡教育主管部门历来主张以华语规范方言,希望将普通话作为规范的汉语,便于华人族群通畅交流。对于该政策需反思的是,在提倡使用规范华语的同时,如何保护好方言。语言学界称新加坡为“方言宝藏”,新加坡老一代华人有的能说两到三种方言。在“多讲华语,少用方言”的政策导向下,新加坡华语与方言此消彼长,如何在推广华语的同时保护闽南话、潮州话、广府话、海南话、客家话、福州话、福清话、广西话和上海话等,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为,以“华语取代方言”的流行说法中,“取代”一词尚需斟酌。再如,华族家庭使用汉语方言进行家人交流之得失等,也是有待研究并作出科学评估的课题。当下,保护方言以及用方言表演的民间曲艺,已引起新加坡语言工作者的关注与呼吁。 关于华语环境的营造。华语教师长期来一直提倡华族家庭的家长与子女多用华语交流,但在新生代华族家庭,成效并不显著,因此需辅之以政策引导。如研究华语成绩在升学考试中的权重,华人子弟上大学华文成绩能否计入总成绩;研究和推出中文AP课程;研究政府奖学金政策,增加优秀生奖学金名额并选送到中国名校攻读研究生;扩大与中国高校开展“2+2”等交流生项目,派送更多的在读大学生来中国修读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学校和民间举行华语演讲、讲故事、说相声、演短剧等比赛。在公共场所如重要景点、大型商场及主干街道路牌上增加华语标示。办好在新加坡颇具影响力的《联合早报》等华文报刊。华语电视节目通过栏目和节目创新,以高质量华语电影和电视剧、华语娱乐节目等吸引年轻观众,提高收视率。孔子学院与社区联合开展中国文化展示活动,为从事中新经贸业务的企业公司提供华语课程上门教学。 ……
]
内容简介
[
《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第2辑)》分为文化研究、比较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教学研究等专栏,如“论合作学习理论在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汉学家费子智的唐代研究”、“新加坡华语及儒家伦理推广之回顾与思考”、“在相遇和共享中永葆开放生命的行进”、“韩汉语人称代词用法对比”、“单音形容词构成的疑问句”、“美国学生汉字笔顺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等,展示当前的学术和教学研究成果。
]
目录
卷首语【热点探讨】母语能力是外语学习的天花板——在2012上海书市的演讲读潘文国“母语能力是外语学习的天花板”立足于字,用形象分析法解释汉语一一答陆俭明先生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的思考【国际汉学】新加坡华语及儒家伦理推广之回顾与思考四重证据说视野下的京都考证学派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讽谕诗的受容C.P.Fitzgeraid and His Study of the Tang Dyhasty(汉学家费子智的唐代研究)在相遇和共享中永葆开放生命的行进——读程抱一先生《美的五次沉思》美国学者《西游记》佛道之争之研究【汉语与汉语教学研究】语文教育困境的病根及出路裘锡圭“三书说”刍议两汉铜器铭文研究现状分析单音形容词构成的疑问句C。位置下汉语主宾语从句标记“的”的习得研究也谈“吃他三个苹果”——“他”结构的四种解释假说的评述【文化与文化教学研究】电视剧中的文化:Intelligence plus character先秦认识论中的辩证唯物论因素谈谈通读原典对准确解读作品的重要性——以苏轼《前赤壁赋》等的解读为例汉语跨文化教学中影像与文字的互动——以动画片《木兰》与《木兰诗》为例国际汉语教学中记忆与遗忘关系探析【汉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韩汉语人称代词用法对比从韩国成语看韩中两国成语的特征日本学生离合词使用偏误分析及对策论“多维发展模式”中的“可变性序列”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美国学生汉字笔顺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针对法语国家学生的汉语新词教学探究对外汉语听力教材的现状和改进对策论合作学习理论在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高级商务汉语口语课为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国际汉语教育背景下国内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创新——以ECNU SAS合作实习模式为例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史料】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生办公室成立(1965)
封面
书名: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
作者:NULL
页数:282
定价:¥38.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67509023
PDF电子书大小:3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