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传

节选

[

  《唐高祖传(精)—历代帝王传记》:  第二章 从太原留守到大将军  李渊做了太原留守,有了起兵反隋的基地。尽管他蓄谋已久,早已有了取隋而代之的野心,但他还是尽量不露声色,好像若无其事一样。实际上他从各个方面进行准备,在他认为条件成熟以后,誓师起兵,开始了反隋的行动,李渊由隋朝的太原留守而成为反隋的大将军了。  **节准备行动而不露声色  在全国反隋的浪潮日益高涨的时候,力劝李渊起兵反隋者接二连三,他故作镇静,既不表示起兵的打算,又对力劝者颇有好感。在大势所趋的时候,他顺水推舟,成为顺从众议的英雄。  (一)早有取隋而代之的意图  当李渊去做太原留守的时候,被隋炀帝的暴政所激起的农民起义军,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已在中原大地屡战屡胜,逼近东都(今河南洛阳),致使“号为名将”,“威振东夏”的张须陀也被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张须陀被杀以后,“所部兵昼夜号哭,数日不止,河南郡县为之丧气”。豫章(今江西南昌)的林士弘,由于大败隋军,“豪杰争杀隋守令,以郡县应之。其地北自九江,南及番禺,皆为所有”。江淮的杜伏威,河北的窦建德,也无不节节胜利,使隋炀帝束手无策。在统治集团内部,杨玄感的起兵,已是分崩离析的预兆。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隋炀帝已无力控制全国局面,李渊看到时机成熟,就大肆发展势力,壮大自己,准备独树一帜了。  李渊另有打算,不是偶然的,早在他为太原留守的前四五年,也就是农民起义开始爆发,隋炀帝正在进攻高丽的时候,他就开始有取隋而代之的想法了。例如,当宇文士及投降唐朝的时候,李渊对裴寂说:“此人与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辈皆在其后。”宇文士及与李渊确实早已有了很深的关系。当李渊为殿内少监,士及为奉御时,二人即“深自结托”。后来,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率领江都(今江苏扬州)隋军北返,宇文士及随其兄宇文化及到达黎阳(今河南浚县)时,李渊即“手诏召之”,宇文士及“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贡金环。”李渊非常高兴,对侍臣们说:“我与士及素经共事,今贡金环,是其来意也。”宇文士及到了长安,也向李渊表白说:“臣早奉龙颜,久存心腹,往在涿郡,尝夜中密论时事,后于汾阳宫,复尽丹赤。”宇文士及投降唐朝,是在武德二年(619)。这时,李渊说他六七年前与宇文士及谈过“天下事”,当然是在他做太原留守前四五年的事了。前述隋炀帝召李渊赴行在,李渊称病未往,隋炀帝对李渊甥王氏咒骂李渊的事,据《资治通鉴>记载是在大业九年(613)八月。这正是李渊为太原留守前四年的事,此事说明隋炀帝当时已猜忌李渊,李渊也和隋炀帝离心离德。如果说这时李渊有反隋炀帝的打算,正是形势所迫,不可不信。由此可见,李渊与宇文士及因“素经共事”,并非无因之果,而是李渊迫于形势,不甘坐以待毙的必由之路。所以,“夜中密论时事”,除了政治野心之外,还能是什么呢?  另外,当李渊于河东镇压反隋军时,以夏侯端为副将。夏侯端看到炀帝去了江都,反隋义军遍地而起。遂劝说李渊道:“金(今)玉床摇动,此帝座不安。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实沉之次。天下方乱,能安之者,其在明公。但主上晓察,情多猜忍,切忌诸李。强者先诛,金才既死,明公岂非其次?若早为计,则应天福,不然者,则诛矣。”李渊深感此话有理。夏侯端所说的金才,就是李浑。李浑官至右骁卫大将军,隋炀帝以其门族强盛而忌之。当时,有一方士安伽陀对隋炀帝说:“李氏当为天子,应尽诛海内凡李姓者”。左卫率宇文述乘机诬告李浑及其从子将作监李敏谋反,结果,李浑、李敏及其宗族三十二人被杀。铁的事实不能不使李渊感到岌岌可危。再者,李渊的妻兄窦抗也曾借杨玄感起兵事鼓励李渊说:“玄感抑为发蹤耳!李氏有名图篆,可乘其便,天之所启也。”李渊对日:“无为祸始,何言之妄也!”李渊对所有劝他起兵反隋的建议都没有断然拒绝。反而对建议者都有好感,而且后来都加以重用。这正说明李渊在做太原留守之前确已有了背离隋炀帝的意图。  ……

]

内容简介

[

唐高祖李渊是唐王朝的建立者,在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不露声色,招兵买马,积聚人才,当条件成熟之后,立即揭竿而起,率众起义,*终夺取天下。玄武门之变后,让位于李世民,退居太上皇。唐高祖对于唐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本书观点新颖,文笔流畅,对高祖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试图纠正以往史籍贬低高祖的偏见,以使广大读者正确认识唐高祖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及其应有的历史地位,非常值得一读。

]

目录

**章 初登历史舞台**节 历史进程的要求(一)统一是大势所趋(二)恢复中断了的统一第二节 初露锋芒(一)家世(二)贤内助窦氏(三)走向时代的前沿第二章 从太原留守到大将军**节 准备行动而不露声色(一)早有取隋而代之的意图(二)顺水推舟,准备行动(三)不可等闲视之第二节 誓师起兵(一)镇压历山飞起义军(二)杀王威、高君雅,除心腹之患(三)对突厥委曲求全(四)攻取西河,扫清前进的道路(五)太原起兵的重要成员(六)誓师起兵第三章 利用李密,排除关东的威胁**节 李密与瓦岗军(一)李密参加瓦岗军(二)李密在瓦岗军中的作用w第二节 智胜李密(一)李密欲为反隋盟主(二)将计就计,利用李密第三节 落井下石,谋杀李密(一)走投无路,被迫降唐(二)欲擒故纵,谋杀李密第四章 勇往直前,智取霍邑**节 进攻霍邑的决策(一)以求援之名阻止突厥南进(二)前进与后退的争论(三)史书的有关记载何以不同**节 攻取霍邑(一)周密的军事部署(二)战后的积极策略第五章 进军关中,立代王侑为帝**节 对河东攻而不取(一)是否先取河东的争论(二)对河东攻而不取(三)西渡黄河的地点(四)陈叔达、于志宁、颜师古、长孙无忌来归第二节 兵分两路,发展势力(一)兵分两路的决策(二)李神通与平阳公主(三)令狐德菜与房玄龄来归第三节 夺取隋都(一)两路大军会师(二)强攻隋都(三)立代王侑为帝(四)姚思廉、李靖、李纲来归第四节 从大丞相到皇帝(一)做皇帝的时机成熟(二)*有资格的取代隋帝者第六章 巩固关中**节 夺取河东(一)迫使屈突通投降(二)王行本举城降唐第二节 平定薛氏父子(一)薛举称帝(二)薛仁果威胁关中(三)迫使薛仁果投降(四)萧踽、褚亮来归第三节 不战而取河西(一)李轨称帝于河西(二)分化瓦解,俘虏李轨第七章 打败刘武周,太原失而复得**节 刘武周的强大(一)突厥卵翼下的小皇帝(二)攻取太原,大举南进第二节 长安面临威胁,高祖亲自为李世民出征送行(一)长安面临威胁(二)李世民奉命出征(三)尉迟敬德降唐第八章 东进中原,围洛打援**节 统一中原的先遣者李神通(一)李神通对统一中原的贡献(二)魏征和李世劬(三)其他深入山东者第二节 隋唐之际的洛阳(一)洛阳的重要地位(二)王世充与洛阳(三)攻取洛阳与统一全国第三节 窦建德援洛及其失败(一)窦建德起义(二)窦建德的战功(三)围洛打窦的决策(四)全面胜利第九章 沿江东下,攻取江陵**节 萧铣割据长江中游(一)萧铣称雄于江陵(二)林士弘称帝建楚第二节 攻取江陵,统一长江中游及岭南(一)进兵巴蜀,准备沿江东下(二)出其不意,乘水涨进军(三)平定林士弘(四)岑文本、刘洎归唐第十章 统一长江下游与东南**节 杜伏威领导的起义军及其他江淮势力(一)杜伏威起义及其发展(二)李子通领导的起义军(三)沈法兴领导的割据势力(四)以陈棱为首的隋军残余势力(五)杜伏威降唐第二节 辅公柘的反唐与失败(一)辅公柘反唐(二)李孝恭、李靖进军东南第十一章 消灭刘黑闼和徐圆朗起义军**节 刘黑闼起义(一)刘黑闼被迫起义(二)刘黑闼力量的发展与影响(三)李世民打败刘黑闼第二节 李建成消灭刘黑闼(一)李建成请求出征(二)刘黑闼被杀于沼州第十二章 平定梁师都,完成全国统一**节 梁师都建国称帝(一)梁师都的起家(二)梁师都勾结突厥对唐形成威胁第二节 太宗平定梁师都(一)梁师都煽动突厥南下(二)大败梁师都,实现全国统一第十三章 唐朝的建立与突厥**节 太原起兵与东突厥(一)突厥的兴起(二)高祖的对策(三)如愿以偿第二节 唐政权的巩固与东突厥(一)继续实行妥协政策(二)突厥干涉唐朝内政.(三)突厥立杨政道为隋王(四)对突厥政策的转变第三节 统一战争与东突厥(一)北方的割据势力与突厥(二)刘武周、梁师都是突厥的代理人(三)高开道的败亡与突厥第四节 唐与西突厥(一)西突厥概况(二)对西突厥的政策第十四章 开创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节 唐以前历史发展的概况(一)古代史上的三次高潮(二)分裂以后的再统一(三)拨乱反正,恢复发展中断了的第二个高潮第二节 恢复发展赋役制度(一)初定租庸调法(二)完善租庸调法,恢复均田制度(三)对隋代田制、赋役制的发展(四)户税与地税第三节 货币制的发展第四节 承前启后的《唐律》(一)《武德律》是《唐律》的基础(二)《唐律》与唐初社会(三)《唐律》的影响第五节 确立唐代的官制(一)中央官制(二)地方官制(三)其他官制第六节 恢复发展科举制度(一)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二)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第七节 恢复发展府兵制度(一)府兵制的渊源(二)唐初府兵制的作用第八节 发展传统文化(一)兴办学校,尊崇儒学(二)抑制佛教泛滥(三)重视修撰类书和史书第九节 唐初各种制度的社会作用第十五章 “贞观之治”的奠基人**节 “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一)“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二)“贞观之治”的影响第二节 重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一)重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古代的传统(二)高祖重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第三节 重视纳谏(一)君不闻过,必失天下(二)淫逸之风,必须禁止(三)言而有信(四)分析不同意见,适当取舍(五)不为护亲而拒谏(六)不为自己之过辩解(七)帝不弃法(八)纠正不利的军事行动(九)对所有谏言并非完全接受第四节 罗致人才(一)太原起兵时罗致人才(二)进军长安与统一战争中罗致人才第五节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一)屡减赋役,劝农务本(二)增加社会劳动力第六节 武德政治的历史作用第十六章 智勇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节 隋末善于应变(一)忍辱负重,眼望未来(二)对农民起义军软硬兼施第二节 欲做皇帝而不露锋芒第三节 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者(一)与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的不同作用(二)全面开展招抚活动(三)重点进攻与见缝插针(四)军事思想评说第四节 并非完美的英雄(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二)喜好酒色(三)也有错误的决策第十七章 玄武门之变与高祖让位**节 高祖助长了李世民势力的膨胀(一)高祖厚此薄彼(二)李建成何以能为太子(三)李世民的地位日益显要(四)李建成在统一战争中的配角地位(五)李建成的为人与才能第二节 太子、秦王两大集团的形成(一)秦王的十八学士(二)争夺平刘黑闼之功(三)两大集团的主要成员(四)李元吉站在李建成一边(五)双方都从后宫争取内援(六)高祖态度的反复第三节 两大集团矛盾的激化(一)李世民积极进攻(二)李建成反攻奏效(三)刀兵相见不可避免(四)李建成与杨文干造反无关第四节 玄武门之变(一)长孙无忌等人的极力煽动(二)李世民下定决心,组织力量(三)粉碎太子集团,迫使高祖让位(四)高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态度(五)高祖在废立太子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第十八章 太上皇的岁月**节 地位一落千丈(一)初遭责难(二)被迫迁出太极宫第二节 弘义宫的被软禁生活(一)遭人羞辱(二)凄凉的晚年(三)献陵第十九章 怎样看待与高祖有关的历史文献**节 记载失实或互异的原因(一)古代的史书必然带有偏见(二)太宗对修史的干预第二节 太宗怎样干预修史(一)太宗要亲自观看<>(二)篡改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歪曲历史,篡改的后果(一)突出李世民,贬低李建成(二)将李世民夺取太子地位合理化(三)对其他史籍的影响(四)必须纠正错误后记实录>实录>国史>

封面

唐高祖传

书名:唐高祖传

作者:牛致功

页数:357

定价:¥34.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010156989

PDF电子书大小:9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