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十讲

内容简介

[

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解读中国道路的*新力作来啦!
  中国正在实现历史性的崛起,无论是外部世界还是中国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进程带来的震撼人心的能量。作为当今世界大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各种角度的分析*终都会归结到中国道路上来。
  中国之所以会选择今天的道路,与她独特的国情密不可分。对中国国情的认知越深刻,就越是能理解中国道路的来之不易,并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充满敬意。
  本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由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教授担任主编,汇集了中国社科院的武力、中财办的陈锡文、清华大学的薛澜、香港中文大学的王绍光、清华大学的程文浩、中财办的杨伟民、北京大学的韩毓海等一批活跃在学术前沿的知名专家的精彩讲稿十篇,系统介绍中国国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和经济、政治、农业、科技、廉政、生态文明、文化等各条具体的道路。
  本书内容曾作为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中国国情与中国道路”专题班的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作者简介:
  胡鞍钢
  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的十八大代表。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美国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和世界银行等大学及研究机构担任访问学者。近期著作有《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2020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创新绿色发展》等。
  武力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会长。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法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工作。近期著作有《中国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共产党治国经济方略研究》。
  陈锡文
  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参与若干中央重大文件的起草工作。近期著作有《中国农村制度变迁60年》《陈锡文改革论集》。
  薛澜
  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1991年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工程与公共政策博士学位。近期代表作有《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积累与跨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纲要》。
  王绍光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政治学系,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政治学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系。近期著作有《理想政治秩序:中西古今的探求》《波兰尼〈大转型〉与中国的大转型》《祛魅与超越》《民主四讲》等。
  程文浩
  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研究成果曾获得中央纪委监察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暨反腐倡廉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中央纪委优秀调研成果奖等奖励。近期著作有《预防腐败》。
  杨伟民
  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1982年吉林大学经济系毕业,历任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司长,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秘书长。长期从事中长期规划和宏观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是国家一系列重大规划与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和执笔人之一。参与了国家“九五”计划纲要的起草,是国家发改委“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起草组组长,“十二五”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副组长,参与了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和“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主持编制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等重要规划。参与了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
  韩毓海
  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获“五个一工程”*佳电视剧奖、
  “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近期著作有《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天下:包纳四夷的中国》《人间正道》《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等。
  精彩段落: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同样的道理,毛泽东的失败,不在于制,而在于政。可以说,“大跃进”也好,“文化大革命”也好,它们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领导人的决策失误;不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而是急于求成、脱离国情、超越国力的主观主义失误。
  ——胡鞍钢
  从世界史和中国史的角度来看,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核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以下几点:**,政府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经济。第二,政府和市场有所不同,政府受到了国家地理边界的制约,市场的发展则可能突破国家的界限。第三,关于政府与人口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可以有效地管辖其国民,但无法管辖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而且这是一个越来越强的趋势。第四,从历史的角度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是变动不居的,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佳的点。——武力
  目前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存在着一种非常强的思维惯性,即认为只有像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这些国家才叫农业现代化,这等于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不可及的目标,若要沿着这条路走,必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若回过头来从我国自身国情出发,那么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值得借鉴的别国经验。——陈锡文
  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的是,科技创新的发展也需要遵循一些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需要时间。今天中国人干得很辛苦,五加二,白加黑,我就不信上不去,但科技发展这件事仍然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要想实现从依靠外部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变,需要一段很长的、甚至是几代人的时间。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另一方面,观念、文化、体制、管理模式的变革也需要时间。引进外资、加工出口这一生产模式确实对我们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不容否认。但同时它也确实形成了一种惯性,对外依赖的惯性。我们怎么样来打破这种惯性?这不是一两句话或者依靠政治动员就能解决的问题。企业家们是非常现实的。——薛澜
  西方的政体思维把复杂的现实化约为几个简单的政体,认为它们截然不同,非此即彼。中国的政道思维会认为所有的政治体制都是混合体制,里边有民主的有不民主的,有各种各样的成分互相搭配起来,没有截然划分的东西。
  ——王绍光
  中国*大的安全威胁来自何处?核大国遭受外敌入侵的可能性有限,中国*大的安全威胁其实并不来自于外部的强敌环伺,而是来自于内部的腐败问题。
  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人生的*大风险是什么?恐怕也是腐败问题。这已经被大量的腐败案件所证明。
  ——程文浩
  开发,尽管不是必然的罪恶,但开发必须有节制,必须控制。尤其是在环境危机的今天,经济效率不应是唯一的考量。我们需要更多的绿地和农地,来净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脏空气和脏水,来让动植物有个栖身之地,来确保国家有稳定的粮食供给。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开发中,有点自律精神,保留必要的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
  ——杨伟民
  资本主义是文化,社会主义也是文化,一个是建立在对债务的迷信上,一个是建立在对劳动的肯定上。表现在发展道路上,一个推崇投机、赌博、冒险,一个坚持有计划、按比例。资本主义和西方的宗教文化传统有很紧密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历史证明我们这个文化、这条发展道路比较好,把它坚持下去就会取得*后的胜利。但是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自觉,因此文化上没有自信,以至于经济上崛起了在文化上反而觉得事事不如人。
  ——韩毓海
  目录(部分)
  **讲中国国情与中国道路(上)………………胡鞍钢
  一、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国情
  二、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
  三、改革开放后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中国的优势和劣势:大有大的难处,大有大的好处
  五、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六、1.0版中国道路:毛泽东时代
  七、毛泽东的晚年失误:在于政,不在制
  第二讲中国国情与中国道路(下)………………胡鞍钢
  一、改革开放的国际背景
  二、改革开放的初始条件
  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三条道路的选择
  四、重新恢复、建设党和国家基本制度(1977—1981年)
  五、中国之路2.0版:邓小平时代
  五、江泽民、胡锦涛: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讲20世纪中国发展道路的三次转变………武力
  一、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选择了新民主主义
  二、为国家安全和突破“贫困陷阱”选择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三、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艰辛探索
  四、改革开放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结束语:发展模式的自主选择与现代化路径的多元性
  第四讲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考察………武力
  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市场关系
  二、中国传统社会中政府—市场关系
  三、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市场关系
  四、改革开放后的政府—市场关系
  第五讲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陈锡文
  第六讲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薛澜
  第七讲中国政治发展之路……………………王绍光
  第八讲中国特色的廉政之路…………………程文浩
  第九讲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杨伟民
  第十讲从文化视角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韩毓海

]

作者简介

[

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解读中国道路的最新力作来啦!
  中国正在实现历史性的崛起,无论是外部世界还是中国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进程带来的震撼人心的能量。作为当今世界大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各种角度的分析最终都会归结到中国道路上来。
  中国之所以会选择今天的道路,与她独特的国情密不可分。对中国国情的认知越深刻,就越是能理解中国道路的来之不易,并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充满敬意。
  本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由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教授担任主编,汇集了中国社科院的武力、中财办的陈锡文、清华大学的薛澜、香港中文大学的王绍光、清华大学的程文浩、中财办的杨伟民、北京大学的韩毓海等一批活跃在学术前沿的知名专家的精彩讲稿十篇,系统介绍中国国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和经济、政治、农业、科技、廉政、生态文明、文化等各条具体的道路。
  本书内容曾作为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中国国情与中国道路”专题班的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作者简介:
  胡鞍钢
  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的十八大代表。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美国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和世界银行等大学及研究机构担任访问学者。近期著作有《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2020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创新绿色发展》等。
  武力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会长。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法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工作。近期著作有《中国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共产党治国经济方略研究》。
  陈锡文
  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参与若干中央重大文件的起草工作。近期著作有《中国农村制度变迁60年》《陈锡文改革论集》。
  薛澜
  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1991年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工程与公共政策博士学位。近期代表作有《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积累与跨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纲要》。
  王绍光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政治学系,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政治学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系。近期著作有《理想政治秩序:中西古今的探求》《波兰尼〈大转型〉与中国的大转型》《祛魅与超越》《民主四讲》等。
  程文浩
  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研究成果曾获得中央纪委监察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暨反腐倡廉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中央纪委优秀调研成果奖等奖励。近期著作有《预防腐败》。
  杨伟民
  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1982年吉林大学经济系毕业,历任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司长,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秘书长。长期从事中长期规划和宏观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是国家一系列重大规划与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和执笔人之一。参与了国家“九五”计划纲要的起草,是国家发改委“十五”计划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起草组组长,“十二五”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副组长,参与了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和“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主持编制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等重要规划。参与了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
  韩毓海
  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获“五个一工程”最佳电视剧奖、
  “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近期著作有《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天下:包纳四夷的中国》《人间正道》《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等。
  精彩段落: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同样的道理,毛泽东的失败,不在于制,而在于政。可以说,“大跃进”也好,“文化大革命”也好,它们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领导人的决策失误;不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而是急于求成、脱离国情、超越国力的主观主义失误。
  ——胡鞍钢
  从世界史和中国史的角度来看,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核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以下几点:第一,政府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经济。第二,政府和市场有所不同,政府受到了国家地理边界的制约,市场的发展则可能突破国家的界限。第三,关于政府与人口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可以有效地管辖其国民,但无法管辖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而且这是一个越来越强的趋势。第四,从历史的角度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是变动不居的,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最佳的点。——武力
  目前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存在着一种非常强的思维惯性,即认为只有像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这些国家才叫农业现代化,这等于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不可及的目标,若要沿着这条路走,必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若回过头来从我国自身国情出发,那么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值得借鉴的别国经验。——陈锡文
  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的是,科技创新的发展也需要遵循一些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需要时间。今天中国人干得很辛苦,五加二,白加黑,我就不信上不去,但科技发展这件事仍然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要想实现从依靠外部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变,需要一段很长的、甚至是几代人的时间。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另一方面,观念、文化、体制、管理模式的变革也需要时间。引进外资、加工出口这一生产模式确实对我们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不容否认。但同时它也确实形成了一种惯性,对外依赖的惯性。我们怎么样来打破这种惯性?这不是一两句话或者依靠政治动员就能解决的问题。企业家们是非常现实的。——薛澜
  西方的政体思维把复杂的现实化约为几个简单的政体,认为它们截然不同,非此即彼。中国的政道思维会认为所有的政治体制都是混合体制,里边有民主的有不民主的,有各种各样的成分互相搭配起来,没有截然划分的东西。
  ——王绍光
  中国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何处?核大国遭受外敌入侵的可能性有限,中国最大的安全威胁其实并不来自于外部的强敌环伺,而是来自于内部的腐败问题。
  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人生的最大风险是什么?恐怕也是腐败问题。这已经被大量的腐败案件所证明。
  ——程文浩
  开发,尽管不是必然的罪恶,但开发必须有节制,必须控制。尤其是在环境危机的今天,经济效率不应是唯一的考量。我们需要更多的绿地和农地,来净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脏空气和脏水,来让动植物有个栖身之地,来确保国家有稳定的粮食供给。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开发中,有点自律精神,保留必要的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
  ——杨伟民
  资本主义是文化,社会主义也是文化,一个是建立在对债务的迷信上,一个是建立在对劳动的肯定上。表现在发展道路上,一个推崇投机、赌博、冒险,一个坚持有计划、按比例。资本主义和西方的宗教文化传统有很紧密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历史证明我们这个文化、这条发展道路比较好,把它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自觉,因此文化上没有自信,以至于经济上崛起了在文化上反而觉得事事不如人。
  ——韩毓海
  目录(部分)
  第一讲中国国情与中国道路(上)………………胡鞍钢
  一、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国情
  二、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
  三、改革开放后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中国的优势和劣势:大有大的难处,大有大的好处
  五、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六、1.0版中国道路:毛泽东时代
  七、毛泽东的晚年失误:在于政,不在制
  第二讲中国国情与中国道路(下)………………胡鞍钢
  一、改革开放的国际背景
  二、改革开放的初始条件
  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三条道路的选择
  四、重新恢复、建设党和国家基本制度(1977—1981年)
  五、中国之路2.0版:邓小平时代
  五、江泽民、胡锦涛: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讲20世纪中国发展道路的三次转变………武力
  一、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选择了新民主主义
  二、为国家安全和突破“贫困陷阱”选择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三、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艰辛探索
  四、改革开放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结束语:发展模式的自主选择与现代化路径的多元性
  第四讲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考察………武力
  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市场关系
  二、中国传统社会中政府—市场关系
  三、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市场关系
  四、改革开放后的政府—市场关系
  第五讲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陈锡文
  第六讲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薛澜
  第七讲中国政治发展之路……………………王绍光
  第八讲中国特色的廉政之路…………………程文浩
  第九讲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杨伟民
  第十讲从文化视角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韩毓海

]

封面

中国道路十讲

书名:中国道路十讲

作者:胡鞍钢

页数:263

定价:¥35.0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9905791

PDF电子书大小:6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